「我說,哥兒們,我們也認識這麼久了,你有什麼更好的物件,可以推薦給我嗎?」
「更好的物件?」
「就是那種屋主賠售很多,跳樓大拍賣的物件呀!人家不是說,你們都會有內線,有第一手的A案都會知道,那你應該會收到很多屋主賠售的物件吧?」
「所以,我介紹給你們的房仲,他推薦的物件,不適合你們的需求?」
「也不是這樣說,傑哥推薦的物件當然好。價錢符合我們的預算、空間坪數也夠、位置也不錯,說實在的,同樣的價格去找,我們還真沒看到更適合的物件。不過……」
「不過……?」
「好啦!自己兄弟,我就不拐彎抹角了。就是你嫂子,她去查了查實價登錄,發現這價格,屋主一轉手不就賺了100多萬元,覺得這怪怪的呀!人家不是說,這幾年房價算是向下調整,照道理,屋主也該降點價錢賣呀!所以我們想了想,才想說,再請兄弟來幫個忙看看,是不是有其他物件可以參考?」
「我歸納一下,所以你的意思是說,這間房子符合你們所有需求,但是覺得屋主賺太多,所以心裡那道坎過不去?想看看別的?」
「對對對!就說哥兒們最懂我。」
屋主有賠錢,就代表買便宜了?
陷入買房迷思,當心虧更多!
還記得以前和房仲在聊,買房這件事,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可以看到很多人性,明明就是一件在商言商的事情,但有些買方一想到要掏出這麼多錢,心裡就浮出了各種奇奇怪怪的偏執與不甘心。
市價1,000萬元的房子,儘管屋主說「沒有920萬元不收斡旋」,卻依然要開700萬元,從7折開始出價,就是深怕自己開的價格,讓屋主多賺一毛錢。但我說,如果你只是覺得屋主不該賺,你怎麼不從5折起跳,直接開450萬元,慢慢跟屋主磨呢?
事實上,如果不是為了成交,其實愛出多少價格,只要爽,有什麼不可以?7折根本天價、5折對屋主太客氣、3折才差不多。畢竟當年的買價,這間房可能也才100萬~200萬元。
很多買房新手都不懂,買房不需要感情用事。倘若你真的希望能買到適合自己的物件,更要懂得:不能意氣用事。
什麼叫做意氣用事?譬如這間1,500萬元的房,所有細節、價格都談好,準備簽約,但最後卻因為暗示、明說,屋主都不肯留主臥那台1萬元的冷氣給你,所以覺得沒面子的你頓時惱羞成怒,憤而丟出一句:「老子不買了。」
什麼叫做感情用事?舉個簡單的例子,「屋主有賺錢」這件事,撇開心裡那點不舒服,屋主是賺是賠,跟你買不買這間房的關係是什麼?難道你真以為,屋主「有賠錢」,就表示你買便宜了?
我始終強調一件事,買房這件事回到根本,一要看能力,二要看目的,三要看需求:你的財力夠不夠支撐未來房貸?房子買來的目的到底是投資還是自住?你買的房子有沒有解決既有的需求或問題?如果這一棟房子是你的能力所及,且符合目的與需求,那麼你考慮前手的賺賠,原因是什麼?
就像買股票,我不能因為這檔股票價格比5年前高,或比其他檔同類型股票高,就判斷是買在高點或買貴。
第1,每檔股票都得回頭看它的公司基本面來判斷價值;第2,我要買的是這檔股票的未來,不是過去,如果只是沉浸在5年前53元可以買到這檔股票,如今卻得用120元買,那根本沒半點意義;它如果5年後可以漲到180元,現在這120元當然是便宜;相對的,如果現在能用50元買到,過5年只剩10元,現在當然是貴。
回到買房這件事,我要闡述的觀念是:別人會不會賠,和你沒關係;別人會不會賺,也和你沒關係。賣房賺最多的,叫做「一手屋主」,2013、2014年在房市高點買進,除了能熬到今年的人,前幾年誰不賠?剛買房那些號稱短期賠售的人,真賠的又有幾個?就像東區路邊那一攤攤號稱倒店清貨的跳樓價,到頭來還不是一堆把價格拉上去(做價)、再標示打了好幾折(賠售),讓你覺得買到賺到。
最後,借用一位投資客嘴裡說的話做結尾:那些菜鳥房仲一天到晚說什麼「屋主賠錢叫我買」,但屋主賠錢關我什麼事?屋主賠錢,我就一定要買嗎?我要買的是我接手後,仍會賺錢的房子。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