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今(2020)年2月至3月時,全球股市經歷了一場可怕的熊市,當時所有財金新聞都在關注美國市場的熔斷消息,所有人都在見證歷史性的一刻,一開盤即下跌7%~10%,許多人紛紛開始預測走勢將會比金融海嘯嚴重,因為疫情將影響大家不出門消費,更將造成許多人失業,許多人搶著當預言家,似乎手上有個水晶球看到未來的樣貌。


若你沒時常關注股市,你的印象可能還停留在股市很恐慌、暫時不要進場的畫面,但市場已經擺脫了一系列可怕的經濟新聞。反彈的力量遠遠超過了3月疫情大流行後的崩潰低點。

這是有史以來最快的熊市,在幾週內下跌了34%,導致同樣驚人的反彈。從3月23日的最低點開始,S&P 500(32.56%)出現了令人驚訝的漲幅,而台灣股市也反彈了近22.8%,若你在3月時恐慌跟著出場,那就真的是在砍在阿呆谷了。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稱為「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的認知偏誤,簡單來說,當你研究某檔股票,發現價格從50元上漲到80元時,你會覺得這檔股票現在價格非常貴,因為你看過他的低點,但殊不知它的真實價值是200元,你的腦袋錨定在第1次的看到它的價格(錨點),反而讓你一直錯失了後面的機會。

人類容易過度利用錨點,來對其他資訊與決定做出詮釋,當錨點與實際上的事實之間的有很大出入,就會出現當局者迷的情況。

在過去10年,美國股市是全世界最凶猛的金融市場,許多人開始紛紛推出「錢進美股」的課程,不論是在網路上或是電視上,都是在報導美國股市未來會多麼亮麗的表現,大力鼓吹美國股市的好,當大家一窩蜂的湧進某個產業或是國家股市時,往往將進入最精彩的最後一首晚安曲。


若我們往前10年(取得資料限制,只到2002年),你可以發現表現最差的就是美國股市,反而是歐洲股市與亞洲股市是大多頭的發展。

在金融市場有個現象叫作「均值回歸(Mean Reversion)」,不論哪個市場或是產業,其長期的發展將回歸平均值,不用過度追隨哪個市場,也不需猜測未來哪個市場好,因為我們不是預言家,即使你預測對了,只是運氣好。


全球最大被動式基金公司Vanguard創辦人John Bogle(約翰.伯格)曾經說過:「Remember reversion to the mean. Chasing performance is a terrible strategy and results in buying high and selling low.(永遠記得均值回歸的現象,追逐報酬是最糟糕的策略,這樣只會導致你追高殺低!)」

因此千萬不要單押某個市場,做好全球分散化的資產配置才是最佳解決方法!

若再給我一次重新認識股票市場的機會,我會選擇從金融市場歷史學習,因為它比預測未來更加有用!」~喬治.桑塔亞那(George Santayana)

本文獲「理財+1課」授權轉載,原文:【投資理財】別再當預言家,我們應該好好讀歷史!

作者簡介_理財+1課

有雙關意義,是「理財家醫科」的諧音。
我們是對推廣正確理財規劃有著熱情使命的CFP(國際認証高級理財規劃顧問)組成。

肇於國人通常將「理財」與投資,或單純的購買理財商品劃上等號,而相關的如收支,信用,風險,稅務,投資等管理或是符合自身價值觀的人生理財目標設定,及財商教育,經常忽視或是欠缺而不完整的。
所以我們以「理財家醫科」、「駐診家醫」為核心,撰寫理財科普文章並不定期邀約相關領域的「專科醫師」駐診, 為您的理財學習永遠+1!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