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可以成塔?那些關於銀行存款的事
今天是發薪水的日子,你上網銀確認薪資已經入帳,扣除掉每月必須支出後,你想到自己大部分的資產都套在那檔股票上,為了強迫自己儲蓄,你覺得承作定存會是個好主意。在看牌告利率時,你發現除了自己熟悉的定期存款外,還有其他像是定期儲蓄存款及整存整付、存本取息、零存整付不同的選項。你一時拿不定主意,決定回家問咪咪。
「你應該知道什麼是定期存款吧?」咪咪老師問。
「當然啊!定期存款(簡稱定存),就是把一筆錢放在銀行生利息。不同天期有不同的利率,還有分浮動利率和固定利率,可以決定每月領利息還是到期一次領。」你覺得這個問題實在簡單。
「不錯哦~答案挺完整的。」咪咪微微一笑:「你覺得要按月領息?還是一次領息比較好呢?」
「到期一次領息!因為有複利效果。」複利效果那堂課令你印象深刻。
「可惜,事實和你想的不同。」咪咪看著一臉驚訝的你:「如果你存的是定期存款,它的利息計算並不是複利計算,而是本金×年利率×月數,再除以12,即得利息額。如果你存1,000萬元定存6個月,利率0.6%,6個月後利息總計是3萬元;如果你按月領息,每個月領息利息收入是5,000。所以領的錢是一樣的,如果按月領息,你的資金還可以做其他的投資或運用。另外,如果你是做新台幣定存,還有利息所得稅的問題要考慮,因為單一存單的單次利息收入若高於2萬10元,銀行會先預扣10%利息所得稅,雖然未來報稅可以扣抵,但是如果考慮到時間價值,到期一次領利息,就金錢的運用上是比較沒有效率的。另外,利息收入超過2萬元,還會被扣1.91%的健保補充保費。所以存款的金額如果夠大,還是分拆成小額存款並且按月領息是比較好的做法。」
「可是,我要存的金額並沒有那麼大,而且,我的目的是強迫自己存錢,如果按月領息,可能不小心又把錢花了。」你為難地說。
「如果是強迫儲蓄的角度,我建議你做『定期儲蓄存款』。」咪咪說。
「『定期儲蓄存款』?」你滿臉疑惑問:「『定期儲蓄存款』和定期存款有什麼不同?。」
「在台灣,定期儲蓄存款是給個人存款戶使用,利息是用複利計算的,有分為整存整付、存本取息、零存整付不同的選項。一般而言,『零存整付』以機動利率計息,遇到銀行或郵局將同期限之存款牌告做機動利率調整時,利率就會跟著調整。」咪咪頓了一頓,續繼說:「銀行的定期儲蓄存款通常只收1~3年期。郵局則有收1年期以下的定期儲蓄存款,低於1年的定期儲蓄存款,像是1、3、6、9月,是按月單利計算利期。1年以上的定存,除了『存本取息』(存本金,按月領息)外,整存整付和零存整付都是按月複利計算。」
「沒想到光是銀行存款就有這麼多的學問。」你恍然大悟:「咪咪,請問你有整理過定期存款和定期儲蓄存款的比較表嗎?」
「Here you are.」咪咪揮動它的教學棒,牆壁上秀出1張圖表:
定期存款與定期儲蓄存款比較表
「現在對於銀行存款,你應該有更清楚的了解。」咪咪接著補充:「不論是做定期存款或定期儲蓄存款,目前有存款保險的情況下(註1),除非銀行倒閉,原則上不會有帳面上的虧損。但是,也必須留意可能隱含的損失。」
「可能隱含的損失?」你想了想,不甚確定地問:「你指的是『報酬率可能低於通貨膨脹』這個部分嗎?」
「是的,這是有可能發生的。」對於你的理解,咪咪一臉欣慰:「以台灣銀行目前的牌告利率為例,1年期小額定期存款,固定利率為1.035%,1年期的定儲利率1.07%,(編按:2020年3月台灣央行宣布降息,實際利率已低於此數據)台灣過去10年平均通貨膨脹年增率是0.84%,目前的通貨膨脹年增率是0.4%(2019年7月資料),若是以這資料來分析,目前的存款利率是足以覆蓋通膨率。但若將時間拉長,台灣過去30年的平均通貨膨脹年增率約1.71%,定存的利率可能就不足以覆蓋通膨率。當然,過去30年的資料包括台灣高度成長時的通膨資料,平均數字相對高。但是誰也不能保證,未來通膨不會再度上升,而且高過存款利率。所以,如果你腦袋中的投資知識含金量足夠、而且願意承擔一些風險的話,試著做其它投資是值得考量的。」
課後,你整理著今天學習的筆記內容,原來過去自己完全瞧不上的銀行存款,都有這麼多的學問,你覺得過去自己對於投資的態度太天真。你告訴自己要更加地虛心學習,至少要有足夠的投資常識,免得未來重蹈覆轍。
註1:存款保險最高保額自民國100年1月1日起提高為新台幣300萬元。最高保額是指每一存款人,在國內同一家要保機構新台幣及外幣存款之本金及利息受到存款保險保障的最高額度。中央存保公司賠付時,係以新台幣為支付幣別。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