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富邦投信與Smart智富共同舉辦「2024退休自救攻守對策」論壇,由左至右為主持人岑永康、中華經濟研究院臺灣經濟所副所長黃勢璋、永續金融與影響力投資學院院長王儷玲、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張傳章、Smart智富社長林正峰、富邦投信總經理林欣怡、台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長吳中書、富邦投信指數暨量化投資處主管呂其倫、富邦投信投資策略師徐翊達、主持人張珮珊。

富邦投信與中華經濟研究院攜手合作「國人安心樂活享退調查」已邁入第7 年,於2023年12月13日在台北舉辦首場論壇公告調查結果,現場座無虛席,上百位民眾聚集一堂,可見退休理財議題備受關注。

富邦投信總經理林欣怡表示,富邦投信長期投入這項研究專案,就是希望拋磚引玉,喚起年輕族群及早做好退休規劃,因為時間就是年輕族群的本錢,越早做規劃就越能輕鬆達到退休目標。並且,今年富邦投信擴大於全省共舉辦4 場退休理財論壇,期待能夠提供更多年輕人中長期的理財規劃服務,提早因應進入超高齡社會的退休生活。

預期退休準備金額與實際規劃有落差

針對今年調查結果,中華經濟研究院臺灣經濟所副所長黃勢璋表示,民眾預期退休準備金額增加,實際退休規劃準備仍不足。其中,已退休族群預期需1,114萬元才能安心退休,但實際上只累積678萬元退休金(不含房地產價值);未退休族群平均已累積308萬元退休金,預期需1,320萬元才能安心退休。

此外,受全球經濟情勢不穩定的影響,國人「退休金靠政府」的依賴比重回升,特別是未退休族群,從去年的53.5%大幅提升到58.6%。從投資標的來看,未退休族群使用ETF進行投資理財的比重則逐年成長,從2017年的1.96%成長至2023年的49.5%,可見年輕人對於ETF產品接受度明顯提升,其中又以配息型ETF最受國人青睞與關注。台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長吳中書則建議年輕族群趁早布局主題型或股票型的ETF,長期可累積投資收益。

常見的NG 行為,導致退休金準備不足

永續金融與影響力投資學院院長王儷玲表示,國人退休金預期與實際準備有落差,主要來自於幾個迷思:第一,低估退休需求,沒有把通膨、醫療、保險及信託都計算進去。第二,太依賴政府的退休金,沒有自行做好投資規劃。第三,太晚開始準備退休金。第四,選錯投資工具、沒有做好資產配置。第五,在投資上過度自信、短線進出又沒有紀律,最後終將導致退休金準備不足。

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張傳章則補充,近年來年輕人投資心態較為積極,但很容易受到市場氛圍影響,多頭的時候就喊進股市,當市場偏空的時候就保守縮手,不利於中長期累積退休金。建議選擇適合自己風險屬性的投資工具、做好資產配置,進行中長期定期定額投資。

富邦投信指數暨量化投資處主管呂其倫舉例,從30歲開始定期定額,依據台灣50 指數過去表現來看,選擇追蹤台灣50指數的ETF,月存4,400元有機會存到千萬退休金;但如果40歲才開始定期定額,則每月要定期定額1萬元,到65歲才有機會存到千萬退休金,可見退休規劃真的越早開始越能看到成效,且要選對投資標的。這也是為什麼調查結果顯示54歲以下族群投資ETF比重增加,其中,35~44歲的族群投資ETF比重明顯成長,來到59.1%;偏好穩定領息收入、穩定投資報酬、增加現金流的ETF。

定期定額ETF,股債並重

不過,ETF的相關產品很多,一般投資人該如何選擇?富邦投信投資策略師徐翊達表示,2024年將進入「高利率下的經濟回升週期」,股債都有各自表現的機會,因此建議採取股債並重的策略,可選擇追隨經濟成長的股債ETF。股票以「大科技+高利率」為核心,債券則配置美債20年+投資等級債,衛星投資部位則可區分為兩部分:「成長趨勢」如印度、越南等新興、邊境市場的相關ETF;「高息配置」則可挑選如高股息ETF或A級公司債相關ETF。

此外,為鼓勵民眾定期定額做中長期投資,富邦投信推出「每個月最少1千元」、且零手續費就能開始定期定額的優惠活動,對於年輕人來說比較不會有壓力。遇到市場大跌的時候,再額外進行加碼,累積多一點的單位數,中長期投資,就有機會輕鬆達到退休金目標。

最後,要提醒的是,每個人對於退休後的生活及退休金的目標都不盡相同,王儷玲建議民眾現在就可以先透過「好命計算機」來算該如何做好中長期的投資配置。從明年開始,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將與富邦投信合作,協會裡有多位認證的投資理財規畫師可協助民眾進一步做好退休金的規劃,來強化國人「退休金靠自己」的觀念,鼓勵民眾長期投資累積資產,完善社會安全網。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