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談到退休理財規劃,多數人會用「所得替代率」為標準,指的是「退休後每個月可支配金額」與「退休前每月薪資」的比率。假設所得替代率為6成,而退休前的平均薪資為10萬元的話,則退休後每月可支配金額至少要有6萬元。

然而,達到所得替代率的標準,就代表退休後可以高枕無憂、安享天年了嗎?錯!因為平均餘命越來越長,而且活得久不代表活得健康,隨著身體老化將造成醫療費用的支出增加,不只看病要錢、復健也要錢,如果需要另一人看護,又是另一筆費用。

華瀚保險經紀公司副總蘇桔明表示,退休後最常見的醫療支出有:中風、心肌梗塞、腫瘤等等,治療費用包括開刀、住院、用藥等,所衍生的醫材或雜費將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再加上「健保漲價」、「自付差額特材收費上限」等議題,雖然政策尚未定案,但可以嗅出未來民眾自付醫療費用增加的氛圍。

根據中央健康保險署統計,2018年65歲以上高齡人口平均醫療費用達8.4萬點,約為45~64歲的2.3倍,為0~44 歲的5.5倍;也就是說,65歲以上的醫療費支出在所有年齡層來看是最高的。

衛福部也統計,65歲以上老人十大死因排名第一是惡性腫瘤,其次是心臟疾病(高血壓性疾病除外),肺炎則排名第三,總計前三名的死亡人數就幾乎占所有老人死亡人數的一半!

再進一步從醫療費用支出來看,依據中央健康保險署的資料,2018年惡性腫瘤支出「每人平均醫療費用」達144,666元、「每人平均藥費」達55,395元。在心臟疾病的部分,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就要20-30萬元、血管支架術的醫療費用也要十幾萬元,這還不算照顧者的費用及後續復健相關的醫材或營養品的費用。

所以說,所得替代率保證的是退休後的「基本生活花費」,但如果不幸在退休後生一場大病、需要長期治療與復健,則醫療費用有可能會提早讓退休金用罄。

因此,蘇桔明提醒,台灣的健保雖然具備一定的保護網,但是在健保財務亮紅燈及各家醫院經營的財務壓力之下,未來每個人的醫療費用支出,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這部分的負擔必須由醫療險來補足。如果年輕人預算不多,則可以用主約搭配醫療險附約的方式投保,一定要有「實支實付型醫療險」,至少要有20萬元的保障,而住院日額保險則以「日賠1千元」為基礎。

以30歲的男性為例,以防癌終身險為主約(保額1萬元),再搭配實支實付型醫療險(20萬元)、住院日額保險(1千元/天),這樣年繳保費約8,000元。值得注意的是,醫療險只接受健康體況投保,如果有病史一定要誠實告知,保險公司會視情況加費或拒保;如果等到生病才要投保醫療險,恐怕會面臨買不到保障的窘境。

【免費索取】用定期定額 存出退休金必殺密技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