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再過幾年就年滿60歲,終於快退休了。」老李心裡這麼想。「再過2年就做滿25年,那時候才55歲,正好申請退休做做其他事。」老張如此盤算著。許多中壯年族都抱持著跟老張、老李類似想法,但是卻忽略一件事:你,真的能如願做到退休嗎?

再回來看看老李與老張。老李的公司最近完成自動化系統,大幅降低人力,等不到60歲,他就被退休了。老張的公司近幾年營運每況愈下,近日決定關閉公司資遣員工,他也等不到做滿25年,就被退休了。

產業變遷速度快,退休時間恐無法依照計畫走

很多人對於何時退休都有美好的想法。根據勞動部2018年勞工生活及就業狀況調查統計,近5成勞工規劃61歲以後退休,預計退休年齡平均為61.1歲。相較前幾年,國人對於退休年齡的規劃已經往後延,但想法依然顯得樂觀。

因為,台灣在面臨人口急速老化的同時,全球經濟正緩慢步向衰退,而產業趨勢也因為AI、大數據、機器人的運用而出現劇烈改變,恐將讓人們比自己預估的退休時間還要早被退休。前谷歌(Google)中國區總裁、創新工場創辦人李開復就警告,目前存在的全球職缺中,大約約有4成最快在15年之後,就會被AI取代,而且不管藍領階層或白領階層的工作,有許多職缺都會被替代。

台灣嚴重低估實際退休年期,準備不夠釀財務風險

更值得關注的是,早在產業趨勢演變來臨之前,台灣已經存在「預期退休年期」和「實際退休年期」出現顯著差距的現象。根據宏利資產管理調查,台灣夫婦平均實際退休年期為33.2年,但是預期退休年期為20.3年,足足落差13年,顯然嚴重低估潛在的退休年期。目前國人平均退休年齡約58歲,都太年輕。若又加入產業趨勢演變因素,實際退休年期與預期退休年期的差距,可能會增加(註1)。

太早退休造成的最大風險,就是長壽風險,容易出現年輕時的積蓄不足以支付開支,尤其長壽帶來的醫療費用開支增加,恐將形成另一個財務壓力。

根據宏利資產管理預估,台灣長者家庭的收入水平約為退休前的50%,若想拉高收入,以及降低長壽風險,家庭退休規劃的年期最好再提前7年至10年,比較妥當(註2)。

國人偏愛現金儲蓄當退休金,多元資產配置較安穩

不過,在拉長準備年期的同時,也必須檢視退休金的準備方式,用對方法才能真正確保退休無虞。令人擔心的是,多數國人似乎都用錯方法。根據勞動部2018年勞工生活及就業狀況調查結果,勞工規劃退休後的生活費用來源,高達75.2%為自己的儲蓄,其次為新制勞工退休金占57.2%,第三則是勞保老年給付占43.5%。無論何者,皆等同現金,現金儲蓄容易因物價上漲而貶值,低利率環境下也無法提供足以支應生活的利息,想以現金儲蓄因應長壽風險,實在堪慮。

宏利投信建議,若要因應低利率與長壽風險,除了提前準備,最好同時將現金儲蓄長期投資多元資產配置的投資組合,或是透過增持股票、固定收益或資產配置投資,創造較高回報潛力,如此才能順利走出穩健退休的每一步,無論活多久都有穩當的財務當依靠。

*註1:引用宏利投信於2012年11月發布的熟齡亞洲研究系列報告「預約您的黃金年代:影響亞洲急遽老化人口的退休金準備關鍵因素」。
*註2:引用宏利投信於2013年4月發布的熟齡亞洲研究系列報告「資產充裕=退休無憂?影響退休收入保障的關鍵因素」。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