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你會跟你的父母或子女,討論你對退休的準備與安排嗎?

近年隨著社會議題的帶動,「退休規畫」四個字似乎一躍成為全民運動,很多人將其納入重要的理財目標之一。但多數人「做」,卻很少開口說,尤其是不會跟父母或子女分享,自己做了哪些退休規畫。根據貝萊德投信與政大統計系民意與市場調查研究中心於2019年10月進行的「親子退休理財規畫問卷調查」發現,台灣的父母世代與子女世代,互不清楚彼此的退休規畫,8 成的父母不會跟子女說明自己的退休規畫,近9成(87.4%)的子女也不與討論退休議題。


退休規畫不是一人之事,是全家人的事

在調查中亦發現,兩代對理財及退休規畫的看法截然不同,例如子女主要的理財訊息來源是網路,父母世代則相信傳播媒體,然而數據也陳述了另一個有趣的現象,即是子女世代進行退休規畫除了最擔心「資金不足」及「市場震盪造成虧損」,接著擔心「家中遇突發事故」,怕父母臨時的狀況,自己必須挪用退休準備金支應。


貝萊德投信總經理佘曉光指出,其實「退休規劃不是一個人的事,更該是全家人的事」,是否已開始進行退休準備、有多少的完成度,不僅左右自己退休生活品質,亦影響身旁家人的生活安穩,因此他建議,家庭成員應定期坐下來,溝通、討論彼此的退休理想與規畫方向,才能真正讓兩代順利退休,打造美好未來。

了解對方的想法、用對方的語言,打破不開口僵局

「坐下來討論」看似簡單,執行卻不易。佘曉光說,華人社會的教育模式,本就讓父母子女之間鮮少開口談理財議題,加上網路普及後,資訊管道多元,造就對彼此理財有不同看法,「開口談退休」變得更困難,但討論有助彼此理解現況、落實執行,要打破「開不了口」的窘境,可試著從對方世代的想法切入、用他的語言來溝通,才是促成對話的關鍵。

常受邀演講的知名心理諮商師廖偉玲則表示,父母子女代間進行退休規畫溝通,應拿掉「角色」的帽子,用「普通人」、「平輩」的姿勢去溝通,尊重對方是獨立的個體。她也分享三個家庭進行財務或退休規畫溝通,有效進行的技巧,首先是「平時多對話」,生活中多進行溫暖的對話、累積關心,開啟理財話題就不困難;再者是「從吸引對方的動機出發」,例如子女想跟父母討論退休規畫,可從父母有興趣的事,例如旅遊切入,吸引對方開口、延續話題。最後則是善用「我訊息」,學著向對方表達出自己的關心與善意,而不是企圖控制對方的想法。

佘曉光也建議,家庭中除了進行退休規畫的觀念溝通,也可以用「動作」造彼此共同參與、討論的機會,他以理財規畫舉例,與其父母努力跟子女溝通金錢觀,不如以實際行動幫子女做定期定額,爾後共同就投資現況做討論,讓他藉由實務觀察,建立財務獨立的概念,創造能共同執行的平台,溝通將會更暢通。

延伸閱讀:退休問題 近9成親子避而不談

不想日復一日,現在就開始改變>>>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