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根據愛立信(Ericsson)最新的《行動趨勢報告》指出,5G(第5代行動通訊系統)將成為全球部署最快的行動通訊技術,到2024年時,5G將覆蓋全球45%以上人口,5G用戶數將增加至19億,並且5G網路將乘載全球35%行動流量。另外, 研究機構IHS Markit表示,2035年5G驅動的全球經濟活動產值將高達12兆美元,並創造2,200萬個工作機會。不過不必等那麼久,在今年底前,全球就會有21個區域及國家,超過40家的電信商推出5G商用服務,正式宣告「5G元年」啟動。

5G商轉正式起飛

5G的普及時間與速度,能夠比預計的還快,背後有三大主要原因:
一、5G已變成全球產業升級共同目標。除了美國、中國及歐洲積極布局,東北亞和其他新興歐洲國家的政府及電信商,都紛紛提早布署 5G 網路,並提出快速對應目標。

二、5G頻譜技術的改革。動態頻譜共享讓4G使用的LTE頻段也可以布署5G,進入門檻降低,有利於快速建立服務。

三、5G晶片及設備產能就緒。5G應用的晶片及設備廠商積極面對5G發展,僅 2019年就有多間知名大廠推出5G手機,而明年5G手機更將是各家大廠的標準配備,不同高中低頻的5G手機及商用裝置會陸續問世。

另外,全球物聯網裝置已達10億個左右,預計2024年底將突破41億個,其中,55%來自於手機及電腦等終端,45%則為大規模的IoT裝置,因此連網裝置的剛性需求將加速5G商轉應用問世,但究竟5G到底有何魅力與特性,會被視為人類文明史上的「奇點(Singularity)」呢?

5G是人類邁向未來的核心關鍵

科技日新月異,可預見三個核心關鍵技術不可或缺:AI(人工智慧)、IoT(物聯網)及5G。若以奧妙的人體作為比喻,AI扮演負責運算的「大腦」、IoT 為接收大量訊息的「感官」,而5G則是扮演中間傳導角色的「神經」。所以,5G的角色猶如「神經」,將大腦及感官串聯起來,並且傳輸速度超乎想像。5G技術的出現,讓使用者對於速度提升非常有感,如透過4G下載一部兩小時電影需3分鐘,而改用5G僅需6秒。5G的運用,將全面顛覆人類生活,包含智慧工廠、智能辦公、遠距醫療、自動駕駛、智慧城市、智能居家等,皆可透過大頻寬(eMBB增強型行動寬頻)、大連結(mMTC巨量物聯網通訊)、低延遲(URLLC極低延遲的可靠通訊)等三大 5G特性加以實現(圖1)。

特性一、大頻寬:
頻寬是指訊號所占據的頻帶寬度,5G不僅大幅度提升頻寬至最高峰值,每秒可達20 Gbit,在高速移動下速率仍有100 Mbps,而且在時速500公里的移動狀態下,仍保有持續通訊能力,因此5G下載速度為4G的10倍,下載3D高畫質影片更僅需2秒鐘。同時,大頻寬能夠實現高畫質優勢,有助於遠距離醫療、智慧購物、智慧城市等應用,並使AR/VR虛擬實境變為可能,所以展望未來,使用者對於無線網路的速度需求只會越來越大,尤其5G逐漸普及之後,將有更多大頻寬服務與應用推出。

特性二、大連結:
5G網路可乘載每平方公里100萬台裝置連結,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Gartner預估 2020年全球將有204億個連網裝置,連結裝置數量將可達4G的1,000倍,5G將能夠跨越既有區域,以高度密集方式提供物件連接的能力,舉凡自動駕駛、智慧工廠、遠端醫療等都將是 5G重要應用領域,並使智慧城市、智慧家庭走進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

特性三、低延遲:
4G技術在點對點的延遲約為50毫秒,無法達到即時控制與命令,試想將來無人車上路,在大量的道路數據蒐集及運算判斷下,儘管只有50毫秒的延遲,但可能因此引發致命事故,而5G技術規格的點對點延遲,縮短至僅約 1毫秒,使得行動醫療、智慧城市、車聯網、無人駕駛等技術變得更加可靠,達到99.9999%的可信度。

5G發展兩大重點:基礎設施與通訊服務

全球各國已展開5G發展,希望搶先取得商機,美國早在2017年就由電信龍頭取得大量5G頻譜,韓國則在2018年加入5G發展鏈,中國於2018年開始5G測試,日本、歐洲等國也不缺席,紛紛計畫於2020年推出5G服務,5G儼然成為大國科技爭霸的關鍵一環。

綜觀各國發展,今年已陸續於各大城市推出5G商用服務,但5G真正普及化還須到2022年。想要快速普及,需要提升5G使用的基地台、天線、模組、終端設備等布署與覆蓋,5G商轉初期的重點發展就是硬體設備需求(圖2)。


根據行動通訊產業組織GSMA計算,全球電信商平均每年投資1,600億美元,用於拓展及升級網路,至於技術複雜的5G,昂貴成本自然不在話下,除購買頻譜之外,5G核心網路升級工程龐大,所需基地台布建數量是過往的4倍。

根據估計,光是建置費用,5G將高出4G時期的10至20倍。5G的基礎建設是發展初期必要需求,2018年全球基地台市場規模約350億美元,5G基地台開始出貨之後,2019年5G基地台占比挑戰5%,未來幾年5G基地台成長速度皆達數倍以上,到2022年可達21.5%,短期成長力道強勁。

著名研究機構FactSet指出,營業收入來源與5G基礎建設相關的公司企業可分為 15類,包含數據中心服務商、基地台、天線、模組原件及設備商,還有通信半導體、射頻及訊號半導體等,都與5G發展歷程緊密連結,並且具有高度含金量。

另外,2019年5G手機出貨量預估達到460萬台,預計隨著2020年採用5G系統單晶片的手機上市,再加上各大廠推出5G手機助攻,將持續帶動產業快速推展,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估計,2021年5G手機出貨將約1.86億台、2023年約 4.35億台,手機應該是5G第一波應用首先迎來需求的終端裝置。

掌握5G營收 才能精準投資5G

國際目前新的主題投資方式,是跳脫外部機構或委員會,自行確認有哪些5G相關產業或公司的「主觀判斷」模式,也就是藉由透明化與標準化,實際讓投資人有「營收判斷」的正確連結,分析該公司財報的營業收入組成,進而判別該公司的5G純度,簡單找出具有高度5G含金量的投資標的。

那為什麼要用營業收入來做判斷呢?因為營業收入是一間公司的根本,是所有收入的基礎,更是公司銷售或服務的商業價值來源,所以「營收判斷」方式造就主題指數2.0的新編製模式問世,像2015年陸續推出的AI及機器人相關 ETF,包括全球第一檔機器人ETF-RBOT.LN,以及規模爆發性成長的BOTZ.US等,就是藉由公司營收來認定主題含金量高低。

主題指數2.0受到投資人高度歡迎,2018年發行的ETF總規模一度成長近100億美元,最主要原因有兩大重點編製方式:FactSet Revere商業與產業分類系統(RBICS),以及FactSet供應鏈關係系統。由於使用營收作為篩選基準,並以營收供應鏈進行縝密的主題生態圈分析,最後再以該公司營業收入比例主題純度(比如需>50%)來決定指數成分股,所以能藉此找到符合主題趨勢成長的公司。

加上,FactSet Revere商業與產業分類系統使用個股SEC 10-K年度報告、投資人簡報、新聞稿、網站以及大數據,分析營業收入來定義全新的行業分類,打破傳統單一性分類方式,忠實反應市場趨勢造成的結構變化,並將公司經濟與收入百分比量化,可加速了解該公司的專業及風險,而FactSet供應鏈關係系統是透過大數據,分析該公司的競爭者、供應商、客戶與戰略夥伴,建立完整生態圈與所有公司的供應鏈關係,資料從2003年開始累積,涵蓋全球23,000間公司,衍生超過325,000個互聯關係。

以國際知名零售巨頭為例,在以往公布的公開文件中,僅揭露上游11家供應商,但是透過FactSet供應鏈關係系統,可以找出與其合作的415家客戶,所以結合RBICS與供應鏈關係系統後,可打破傳統主題ETF不易分類及不透明等痛點,帶動主題型ETF快速成長。主題指數2.0的首檔5G指數,已於2019年7月12日發布了,那就是ICE FactSet全球未來通訊指數(ICE FactSet Global NextGen Communications Index)(代號:價格指數ICEFSNC、報酬指數 ICEFSNCT),該指數編製核心是使用RBICS與供應鏈關係系統,並透過ICE DATA INDICES計算及公布。

這檔指數成分股篩選全球股票、GDR和REITs,以符合未來通訊供應鏈且未來通訊相關營收分類(RBICs Focus)比重>50%(含)作為標準,涵蓋全球未來通訊產業主題中的50家龍頭企業,因此成為最具代表性的5G指數。

5G快速發展,供應鏈生態圈已漸趨成熟,透過營收及供應鏈系統能找出真正具有5G投資價值的公司,指數規則在公正、透明、邏輯一致之下,可免去擇時擇股的風險及其他人為影響。未來,隨著5G發展及創新科技趨勢導向,著重在5G 相關業務開發的公司,預估會有顯著的營收成長,而投資5G、掌握5G成長趨勢,藉由投資指數即可輕鬆達成,也因為5G產業與相關投資將出現爆發性成長,受到市場高度關注,建議投資人可多加留意。

搶看投資情報.快下載冬季號↓

【元大投信獨立經營管理】媒體若將新聞稿再編製者,應以公司所公開資料為主,不得為誇大不實之報導。本公司基金經金管會核准,惟不表示絕無風險。本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本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定期定額報酬率將因投資人不同時間進場,而有不同之投資績效,過去之績效亦不代表未來績效之保證,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本基金公開說明書。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基金之績效,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基金配息率不代表基金報酬率,且過去配息率不代表未來配息率;基金淨值可能因市場因素而上下波動。於獲配息時,宜一併注意基金淨值之變動。有關基金應負擔之相關費用,已揭露於基金公開說明書中,投資人可向本公司及基金之銷售機構索取,或至公開資訊觀測站及本公司網站(http://www.yuantafunds.com)中查詢。基金非存款或保險,故無受存款保險、保險安定基金或其他相關保障機制之保障。
台北總公司:104 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 219 號 11 樓 (02)2717-5555 108 年金管投信新字第006 號
台中分公司:406 台中市崇德路二段 46 之 4 號 5 樓 (04)2232-7878 104 年金管投信新分字第013 號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