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今年以來全球私募基金來勢洶洶,已先後拿下好幾筆百億美元併購案,創下前波金融危機以來的另一波新高峰,即使受到中美貿易或地緣政治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全球購併趨勢動能從2007年以來仍舊高揚不減。

很多人以為國際情勢不明朗,會降低企業進行購併的意願,但事實上,對於長期投資者來說,越是不明朗的環境,越容易找到好的價格與機會,因為國際私募基金評估任何一個標的時,不只是著眼於IRR(內部報酬率),還會思考購併標的之後,能否對投資公司帶來綜效、市場需求與前景是否成長等課題。

國家政策確定性 私募基金購併首重關鍵

在這波全球購併浪潮裡,台灣企業沒有缺席,並且受惠於中美貿易戰,越來越受到國際私募基金的青睞。第一個原因正是政策,美國已明確表達禁止技術外流到中國,並立法禁止政府部門使用中國公司的科技產品與技術,歐盟也跟進美方的智慧財產權主張,讓過去幾年身為全球併購主力的中國,面臨交易窒礙難行的窘境。

我們曾協助台灣企業到海外進行併購交易,發現賣方很看重「確定性」,假如有一家買方出價100元,可是確定性只有20%,而另一家出價80元,但確定性有90%,賣方往往會傾向把獨家議約權交給後者,這個「確定性」主要跟國家政策有關。

以台灣為例,2018年幾個國際私募股權基金具有指標性的大型併購案子都核准通過了,包括KKR完成收購李長榮化工、Permira收購全興水產、Morgan Stanley收購百略醫學等,不只代表國際私募基金相中台灣隱形企業冠軍,同時也讓國際私募基金更加看重台灣企業在政策方面的優勢。

隨著這些指標性案子的通過,吸引更多國際資金前來,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到 2019年初,有許多至少十年沒有進入台灣市場的國際私募基金,紛紛表達有意再回來了解台灣企業購併可能性,這顯現出國際私募基金現階段考量購併條件時,政府態度是一個相當具有關鍵的因素。

善用私募基金資源 追求購併雙贏實質綜效

第二個吸引國際私募基金的原因,則是台灣的企業人才具有國際視野,管理階層的專業度也很足夠,特別是長期生活在中西文化融合的環境中,可以跟國際私募基金Speak The Same Language(氣味相投),形成加分效果。

此外,國際私募基金眼中的潛在併購標的,必須擁有雙位數的未來成長潛力,包括目標市場不能只侷限在台灣,而是要懂得全球布局,甚至已是該產業領域的龍頭或隱形冠軍,具備技術領先優勢;更重要的是,該公司最好擁有能夠補足併購公司缺乏的關鍵技術,以及雙方透過併購之後可以進行跨領域整合,發揮無法取代的加乘作用。

有時候,站在台灣企業的立場來看,我們也發現「錢」並非成交的唯一關鍵,因為有些公司剛好面臨產業擴展瓶頸,以及有些公司二代不願接班,如果能夠善用私募基金資源,協助創業者著手轉型或順利交班給專業經理人,應該可以拓展市場規模,乃至於提升營收盈餘,成功強化「雙贏」購併策略。

所以對整體台灣企業來說,借重國際私募基金的經驗與專業,不僅能夠提升管理效率並加速上下游產業整合,透過優化治理制度等方式還可以增加公司自身價值,真正享受購併所帶來的實質綜效。


搶看投資情報.快下載冬季號↓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