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壽與政治大學首度以台灣確定給付型態之退休金制度指標結合退休生態觀察調查,了解民眾對於退休財源準備與長照、醫療之需求;結果發布由台灣人壽總經理莊中慶(右三)、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司副司長周道君(右四)、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暨風保中心主任黃泓智(左四)、國立中央大學財金系教授暨管理學院副院長楊曉文(左三)、臺北醫學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暨副院長蕭育仁(左二)、台灣人壽首席策略主管暨總精算師葉栢宏(左一)、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詹鼎正(右二)、Smart智富月刊社長朱紀中(右一)共同探討現行退休金制度與長照醫療相關議題。
據內政部統計,國人平均壽命已達80.4歲,就算退休年齡延後到65歲,也還有15.4年要過。除了通膨、日常開銷,退休後,民眾往往還想實現上班時無法完成的夢想,加上年老後可能的醫療照護開銷,你預留的退休資產是讓你「過好日子」,還是只能「過好」日子?
為了解國人對於退休的期待與準備,台灣人壽與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合作,就財源、醫療長照與安養需求想法,進行「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調查,日前也結合台灣確定給付型態之退休金制度指標,點出台灣退休準備的問題。
調查指出,有高達8成民眾依賴社會保險作為主要退休金來源,而屬社會三層年金制度中之第二層職業退休金僅40.1%,甚至還低於第三層的個人投資理財,顯見國人仍普遍對職業退休金信心不足,也不甚了解。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黃泓智分析,民眾對於可規劃的退休制度與自身權益認知都不足,將大大影響民眾退休規劃方向。
規劃太保守 小心通膨怪獸
然而,從退休規劃意願來看,其實有八成民眾都願意每月提撥一定額度金額做退休規劃,只是規劃方式太保守。有近六成的民眾選擇定期存款、53.1%則選擇購買保險,債券與共同基金比例都偏低。台灣人壽資深副總葉栢宏特別提醒,雖然定存「感覺上」是較穩健的儲蓄方式,但加計利率與通膨率計算,辛苦存的資產反而在不知不覺間縮水了。他建議,除了落實自提退休金外,應輔以儲蓄險、投資型保險及年金險等靈活規劃。當離退休年齡較遠,其實可以選擇風險稍高、較積極的投資工具;而越接近退休年齡,需要風險低、較穩健的金源時,再轉為較保守的投資組合。
此外,考量退休後健康狀況不佳可能產生的醫療、照顧費用,醫療險、失能扶助險、長照相關險種等不能少。建議民眾須定期檢視退休計劃與進度,隨年齡調整做法讓資產累積更確實,以達到長期的退休金目標。
保健做好 照顧有道
想要完美退休,除了充足的退休財源,健康體況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司副司長周道君指出,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許多老年長照問題相繼浮出水面。然而老年並不是衰弱、受照顧的代名詞,讓國人活得長又活得好是政府持續努力推廣的目標。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詹鼎正也提出,只要維持良好健康習慣,老當益壯並非不可能;若要讓退休、老年生活更有品質,保持健康的體況,就是為自己累積另一個穩當的退休健康存摺。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