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浴室裡的牙刷從一支變成二支、廚房裡的碗筷杯盆變得成雙成對,加班工作回到家,已有人點了一盞燈在等你。結婚,讓小米從一個人,身邊多了一個人,生活增加了新的記憶與痕跡,從單身變已婚,生活開始有了不同,你的保單,又該跟著產生哪些轉變?

過去單身的時候,保障都是針對自己與父母而來,建置壽險保額,希望是給原生家庭父母更多責任與守護;投保意外險、意外醫療險與住院醫療險,主要是讓當自己面臨意外或疾病時,透過保險保障降低自身支付金額;進行儲蓄理財,則是希望累積自己的第一桶金,單身時期做的保障,大多是為了自己與原生家庭準備,但結婚有了另一半後,保障的思維與規畫要跟著調整。

壽險:重新檢視責任及對象,思考是否要更改受益人或增購保額
結婚代表自己有了另一個家庭,一個由你與另一半開展的家庭,代表責任跟著增加,要將責任量化。此一責任包含會阻礙家庭前進的風險,例如買了新房申請的房貸,因此最好是透過保險提前轉嫁。臺銀人壽建議,可在申請房貸時,透過房貸壽險轉嫁此一風險,例如小米房貸餘額為1500萬,即應投保相同金額的平準型或遞減型房貸壽險。

當然,若是過去已投保了壽險保障,則可評估該壽險保障的目的,以及保額是否足夠,再思考是否要更改受益人。舉例來說,若小米過去已投保了500萬元的壽險,但這是針對原生家庭父母提供的保障,那他就該增加1500萬元的壽險保障;但若原生家庭不需他負擔,則可考量把原來的壽險受益人由父母改為另一半,只需增加1000萬元的壽險保障即可。

意外醫療險與醫療險:攤開已投保保單檢視,是否有缺口要增加保障
再者是意外醫療險與醫療險,單身時期買醫療險,想得是自己獨身的保障,但踏入婚姻後,應進一步檢視思考雙方的醫療保障是否足夠,能否抵禦意外或疾病風險,臺銀人壽建議,夫妻應攤開彼此的醫療保單進行檢視,討論當彼此住院時,另一半是否要為了照護請假,現在的保單是否能填補因照護而產生的薪資損失,若不足是否要進行加保。

另外也該討論各自有無家族病史,有無在意的重大疾病,趁年輕先幫自己做重大疾病險的相關規畫,讓另一半都能放心。

儲蓄理財:討論婚後生涯規畫與理財目標,聚集投資基金共同實現
最後則是儲蓄理財的討論,單身時進行儲蓄理財規畫,大多是為了存自己的第一桶金,用來實現買房、結婚、買車等理財目標。但當從一個人變成二個人,臺銀人壽建議,也該坐下討論彼此原先單身時已設定的理財目標,目前的達成進度、投入的金額、實現的時間是否要進行調整;之後再針對婚後的規劃加入新的理財目標,例如想要在5年內存下300萬元的買房頭期款與裝潢款,3年後生小孩,要先準備教育基金,2人每月可以保留多少金額的投資資金,彼此偏好的投資工具是什麼,希望有多少目標、能承受多少的風險,訂下每月理財儲蓄的計畫,再思考過去的儲蓄理財規畫是否要繼續、未來該如何調整新增,把資金配置在更適合彼此的工具上,踏實地實現2個人的理財目標。

來源:臺銀人壽提供

看更多讓1+1>2的保障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