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書摘



當長壽成為常態、當退休後的人生可能還有20年之久,「準備退休金」這件事已漸漸成為民眾關心的焦點。而在用來準備退休金的理財工具中,「年金險」可以說是最能對抗長壽風險的工具之一。

相較於其他保險商品,年金險的設計其實相當簡單:民眾繳交保費給保險公司後,保險公司依照契約一次或分期給付一定金額,直到被保險人身故或是110歲保單效期終止,提供被保險人長期且穩定的經濟來源(詳見圖1)。

年金險設計的原意,就是用來抵禦長壽風險,因此不像壽險或健康險等其他險種注重被保險人的年紀、健康等因素,即使體況不佳也能購買年金險,投保年齡最高可達80歲。

而且年金險一旦進入年金給付後(年金化)後,保險公司每期將給付被保險人一筆金額,直至被保險人身故或是110歲,是真的可以「活到老、領到老」的保險商品。

不過,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想:「如果我沒有活那麼久,豈不是很不划算?」

其實,大多數保險公司都有提供「保證期間」或「保證金額」:

1.保證期間:若被保險人在保證期間過世,保險公司則會繼續給付年金給受益人,直至保證期間屆滿,或將剩餘年金一次貼現給受益人(詳見圖2)。

一般來說,保證期間有10年、15年、20年,在給付年金相同的前提下,保證期間愈長,保費就愈貴。舉例來說,A公司保證期間10年、B公司保證期間20年,同樣每年給付年金50萬元,A公司每年保費100萬元,但B公司卻要150萬元。

2.保證金額:指當被保險人死亡時,若已領取的年金給付低於保證金額,保險公司會給付受益人至約定的總額。

精算退休資金水位,再靠年金險補足缺口
年金險讓民眾在退休養老金的準備上,除了公司和政府提供的保障外,還能多一項補足資金缺口的選擇。不過,在購買年金險之前,建議要先思考以下2件事:

思考1》目前距離想要退休的年齡還有多久?
為什麼要思考這個問題?這是因為距離退休時間愈近與距離退休時間愈遠的人,兩者所能承擔的風險屬性和需求都不同,要有「病識感」(詳見名詞解釋)才能對症下藥。

名詞解釋_病識感

指患者對於自己健康狀態的知覺能力。患者知道自己生病,也願意配合就醫,才能減少損害、穩定病情。

思考2》退休金缺口還有多少?
每個人對退休後的規畫、需求各有不同,因此需要多少退休金因人而異,不過仍可以透過簡單的計算來加以推估。

首先,要計算出自己需要的退休收入。估算自己的退休準備金時,除了必須要考量的退休後生活年數、每月生活費金額之外,別忘了還要考慮未來每年的通貨膨脹率。

接著,將自己目前的存款、勞保與勞退等收入全部加總起來,然後再扣除估算出的退休準備金金額即可。兩者相減之後,得出的數字若為正值,代表退休後的財務狀況是平衡的,負值就是代表尚有資金缺口(詳見圖3)。

因此,如果計算出退休後每月資金缺口還差了2萬元,就針對這個額度並評估距離退休的時間,多方考量來挑選適合的年金險補足缺口即可。

確實掌握自己的需求,才不會造成資金的浪費,若是還有多餘資金,則可考慮補強其他醫療保險,或者是進行其他的投資理財。

{DS}

搞懂年金險給付規則,避免年金金額不如預期
算出自己的退休金缺口與距離退休的時間後,就可以開始挑選年金險了。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年金險商品,大致上可以分為「傳統型年金險」、「利率變動型年金險」(簡稱利變型年金險)以及「投資型年金險」(又稱變額型年金險)3類:

類別1》傳統型年金險
「傳統型年金險」是台灣最早推出的年金險類型,這類年金險的好處,是保險公司會依照保單上固定的「預定利率」(詳見名詞解釋)與「生存率」計算「保單價值準備金」(詳見名詞解釋),無論保險公司投資狀況如何,民眾都可按當初保單的約定,每期領到固定金額的年金(詳見圖4)。

名詞解釋_預定利率

預定利率是保險公司將收到的保費加以運用後,預期可獲得的投資報酬率。此一報酬率與保費呈反比關係,預定利率愈高的保單,保戶所繳保費通常會愈低;反之亦然。

名詞解釋_保單價值準備金

保單價值準備金(簡稱保價金,或稱保單帳戶價值)是保戶累積所繳保費在扣除保險公司的必要支出後,存在保險公司中以作為支應未來保險金給付的金額。通常在保單條款上,都會記載該保險年度保單價值準備金的金額。

由於傳統型年金險的利率固定,如果保險公司實際投資報酬率高過預定利率,就會賺到「利差益」;但如果低於預定利率,由於保費固定,不能再向客戶多收錢,就會產生「利差損」。

早期台灣的銀行利率處於高檔,但隨著利率直直落,大多數保險公司為了降低利差損,紛紛停賣高預定利率的年金險保單。而由於現行銀行利率處於低檔,低預定利率保單的保費相對來得貴,與其他金融商品相較起來不具吸引力。

另外,因預定利率固定,若市場利率反轉時,則會有保戶將保險資金流轉出去的風險,因此目前巿面上的年金險,以利變型與投資型2類為主。

類別2》利率變動型年金險
有別於傳統型年金險,「利率變動型年金險」顧名思義就是利率並非固定不變,保險公司會定期公布一個「宣告利率」(詳見名詞解釋),並依此宣告利率決定這張保單的保單價值準備金應該增加多少比率。不過,保險公司不負保證最低宣告利率的責任,但其數值不得為負數(詳見圖5)。

名詞解釋_宣告利率

宣告利率是保險公司依據4大行庫2年期定存利率加減碼來訂定的利率水準,再根據實際投資與同業競爭狀況,定期公布的「利率」,是計算保單價值準備金的因子,而非購買年金險保單就可獲得的報酬率。

目前保險公司銷售的利變型年金險,大多採取每次宣告適用1年的方式居多。舉例來說,今年7月小明買了1張利變型年金險保單,宣告利率為2.5%,則未來1年(至明年7月)都是以2.5%來計算保單價值準備金。若保險公司8月份宣布調整宣告利率,對小明來說沒有任何影響;但明年7月後的適用標準,就要看明年7月保險公司是調高或調降,還是維持不變,但一般而言,宣告利率都會比定存利率高。

{DS}

有鑑於宣告利率不得為負數且比定存利率高,利變型年金險被視為「類定存」保單銷售,深受不少民眾喜愛。然而,大家容易忽略的是,定存若是提前解約,頂多是利息打折,定存本金可全部領回;但利變型年金若提前解約,無法拿回全部保費,也就是說,在契約約定的特定年數內「無法保本」,這是因為年金險本質仍為保險商品,保險公司通常都會在前幾年收取提供保險保障之保險成本與「附加費用」(附加費用公式為「保費×附加費用率」)。

通常「附加費用」指的是業務員的佣金與保險公司行政費用等,不論是哪一類年金險商品,都會有附加費用。而保單價值準備金的金額,即是已繳保費扣掉附加費用後,再按照宣告利率去計算出來的,因此當附加費用率愈高,保單價值準備金就愈少。

因此,在挑選利變型年金險時,有4個要特別注意的事項(詳見圖6):

1.附加費用率:民眾在選擇利變型年金險商品時,附加費用率的高低是挑選重點之一。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些保險公司可能會標榜不收附加費用,但是其實「羊毛出在羊身上」,這類保險公司給的宣告利率通常就會比較低,例如原本可以提供宣告利率2.5%,但只會提供1.5%。

2.解約費用: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管會)規定,民眾購買利變型年金險,若提前解約,每年解約費用至少1%;此時,保單價值準備金扣除解約費用與附加費用後的金額,通常會低於所繳總保費。

3.匯率風險:部分利變型年金險為外幣計價,保險費與保險金等款項給付之幣別均為外幣,購買時應特別注意匯率風險。

投保前,建議民眾要向保險公司索取保單條款樣張,充分了解保險商品內容後,再慎選最適合自己的保險商品。

4.宣告利率:宣告利率並非保證利率,民眾不宜僅以宣告利率高低作投保考量,應詳細檢視商品保險範圍是否符合自身需求,且購買前也應多比較、參考相關公開資訊。

總結來說,利變型年金險的保單價值準備金,主要是受到宣告利率所影響,投資風險相對較低,收益有可能高過銀行定存,適合風險忍受力較小、準備退休的民眾存放老本,穩健滾存利息。

{DS}

類別3》投資型年金險
「投資型年金險」則是依照保戶所選擇連結標的之投資績效計算保單價值準備金,可以連結投資標的有共同基金、ETF、結構型債券、全權委託帳戶等等,其保單帳戶價值會因投資標的之績效變化而有所變動。

這類保單的優點是保戶可以享受到投資帶來的較高收益,但相對的,投資風險也要保戶自行承擔,也就是有可能因投資績效不理想而損及本金。不過因應全球退休市場,市場上也發展出「附保證給付投資型保險商品」(詳見圖7)。

簡單來說,這種保單就是幫保戶投資「掛保證」,讓保戶能夠擁有一定的保險給付,也因為有掛保證,這類商品的費用會比一般投資型年金險來得高。目前市場上附保證機制的保單,都是屬於投資型年金險,又可分為5種不同的型態:

1.保證最低身故給付(GMDB):提供在一段期間之內(例如年金累積期間),其身故保險金不低於簽單當時與保險公司所約定的金額。

2.保證最低提領金額(GMWB):提供在帳戶累積期間,自一定保單年度起(指在年金累積期中),保戶得以定期提領部分的保單價值準備金,一直到約定年齡或約定年數為止,或約定總提領金額保證不低於某一數額。

3.保證最低年金金額(GMIB):在年金累積期屆滿,並且轉化為年金給付之時,提供被保險人不低於「事前約定保證數額」的年金給付。

4.保證終生提領給付(GLWB):在被保險人生存期間內,每期可以保證提領已約定之保單價值準備金的一定比率,讓被保險人轉嫁其長壽風險。

5.保證最低累積帳戶價值(GMAB):有點類似「保證最低提領金額」,這是在約定的年金累積期或屆滿時,保證保戶的保單價值準備金不低於約定金額,或是按照一定的公式計算金額。

投資型年金險受到投資市場波動起伏的影響比較大,且投資風險由保戶自行承擔,適合風險忍受力大,且距離退休還有一段時間的青年族群,可以利用較長的時間來累積較大的保單價值準備金(詳見表1)。

考量財務狀況,挑選最有利的年金險給付方式
至於年金的給付,以下針對「給付時間」與「給付方式」來加以說明:

給付時間》即期年金、遞延年金
一般而言,年金險依給付時間之不同,可分為「即期年金」與「遞延年金」(詳見圖8):

1.即期年金:沒有「年金累積期」,民眾躉繳(一次繳)一大筆保費後,保險公司「立即」按期給付年金金額,適合手邊有一筆資金可投入的退休人士(詳見圖9)。

2.遞延年金:民眾繳交保險費後,經過一定期間累積保單價值準備金或至特定年齡後,保險公司才開始按期給付年金金額,適合距離退休還有一段時間且具穩定收入的在職人士(詳見圖10)。

分期繳可選擇月繳、季繳、年繳等3種方式,不過,躉繳所領的利息,會比分期繳的利息要來得多。

舉例來說,小明選擇一次躉繳100萬元,小花則是每年繳10萬元、共繳10年。小明第1年就以本金100萬元來滾10年的利息,而小花只有第1年投入的10萬元本金可滾10年利息,最後一筆10萬元只能賺到1年利息。

長久累積之下,分期繳的利息會比躉繳的利息少一點,這樣對未來所領的錢當然有所影響,因為本利和愈高,每年可領到的年金就愈多。然而,選擇何種繳費方式為優,還是應該回歸自身的財務狀況來考量(詳見表2)。

由於大多數的人無法一次躉繳一大筆保費,因此,市面上常見的年金險,還是以分期繳費、經過一段年金累積期之後,再由保險公司分批給付的遞延年金為主流商品。

此外,要留意的是,投資型年金險不像傳統型或利變型年金險,可靠預定利率或者是宣告利率來累積保單價值準備金,投資型年金險的保單價值準備金是隨著投資標的績效累積,因此目前主管機關並沒有核准即期型的投資型年金險。

{DS}

給付方式》一次給付、分期給付
年金累積期滿之後,保險公司會依據累積的保單價值準備金計算年金金額,保戶可以選擇「一次給付」或「分期給付」領取年金:

1.一次給付:保險公司將截至「年金給付開始日」為止的保單價值準備金,一次付給被保險人,契約即終止。

2.分期給付:也就是俗稱的「年金化」。保險公司在被保險人「年金給付開始日」之後,分期給付定額年金至被保險人身故,或給付至約定年齡,且多設有保證期間,因此被保險人不用擔心活得不夠久、領得不夠多。

必須注意的是,除了即期年金是採保單上的既定利率去計算,其他非立即給付的遞延年金險,都是在進入年金給付期之時,根據當時的利率來計算保單價值準備金,因此,如果年金化當年度的利率很低,就相對不划算。

舉例來說,小明在40歲時,當年度躉繳100萬元保費,若宣告利率在投保期間皆為2.47%,第6年的保單年度末,保單價值準備金將累積至112萬3,400元;若宣告利率在投保期間皆為2.97%,保單價值準備金則會增至115萬6,700元。

這就是一種不確定性,保戶要承擔宣告利率變動風險,不過,當宣告利率大於預定利率時,保戶每個月或每年,還能額外領到一筆保險公司給付的「增值回饋分享金」。

增值回饋分享金的計算公式為「(宣告利率-預定利率)×前一保單年度末的保單價值準備金」,因此,當宣告利率與預定利率的差額不變時,保單價值準備金愈多,增值回饋分享金就愈多(詳見圖11)。

若是想要每月有穩定的現金流,建議可以選擇「分期給付」領取年金,不過要注意的是,選定分期給付的方式後,就不能中途要求保險公司將剩下的保單價值準備金一次給付;所以,若是在可預見的時間內,確認可能會有大筆資金的需求,也可以規畫將年金一次領回。

舉例來說,小明自保險年齡30歲時,投保1張6年期利變型年金險,宣告利率2.7%,保證期間20年,年繳保費120萬元,並約定保險年齡65歲時開始支領年金。

當小明達65歲,也就是年金給付開始日時,若選擇一次領取年金,在假設宣告利率維持2.7%不變的情形下,共可領回2,217萬1,284元;若選擇分期領取年金,每月則可領取9萬2,381元,保證期間20年間,累積領回2,217萬1,440元。若小明逾保證期間仍生存,保險公司也會持續給付年金,最高至110歲止。(本文摘自《人人都能學會退休月領5萬 全圖解》第2章)

博客來購買連結

延伸閱讀
35~45歲民眾近7成退休金準備不足!用「退休金3支柱」建立源源不絕資金池
退休金趁早存》現在每月多存1千元,40年後退休每月可多花近5千!

書籍簡介_人人都能學會退休月領5萬全圖解

作者:《Smart智富》真.投資研究室
出版社:Smart智富
出版日期:2019/07/22

作者簡介_《Smart智富》「真‧投資研究室」
由一群對投資實戰有研究狂熱的記者、編輯、資深主筆與外部專業顧問組成,秉持「真誠」、「真實」、「真確」的研究態度,以圖解、易懂的編輯技術為工具,力求為讀者提供容易上手的多元化投資學習工具。

《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專攻投資理財領域,包括基金、股票、期權、黃金、外幣、債市、房地產、保險、退休規畫、消費觀念等。產品類型涵蓋月刊、雙月刊、特刊、叢書、DVD、版友聚會、課程講座、大型論壇、線上課程、Facebook等,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