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保留30分鐘
無論目標有多麼偉大,如果什麼事都不做的話就不會實現。
此外,因為長期的大目標急迫性較低,要是忙於日常生活的瑣事,遲遲無法採取具體行動的話,時間就會這樣流逝掉。比方說,學習語言。在現今的時代,任何企業都避免不了全球化。即便如此,想要持續學習平時工作上用不到的英文也是很困難的。
如果是留學、調職到國外這種有期限的具體目標也可以,但事情往往沒有這麼順遂。我有一個方法可以徹底突破這種情況。
那就是在每天的生活中,為這件事情保留30分鐘的時間。
無論是上班前、電車上、午餐時間、晚餐前、睡前,什麼時段都可以。為了向目標邁進一步,請大家每天盡可能在固定的時間撥出30分鐘的空檔。即便你說服自己拿出幹勁,往往難以持續下去,但要是想著只花30分鐘的話,出乎意料地能持續很久。
我現在每天會撥出大約30分鐘的時間在2件事情上,為了維持英語能力和學習新資訊、新思想,我會在早上通勤的30分鐘用YouTube 收聽最新的TED演講,另一件事是在晚上睡覺之前做30分鐘的肌肉訓練。這2件事對我來說是實現工作與私人夢想不可或缺的時間。
如果沒有每天把自己的時間使用在長期目標上,那不管過了幾年你都無法挑戰新事物,將會錯失成長的機會。沒有行動就沒有收穫,反過來說,即使是小小的行動導致的小小成果,你也會逐漸培養出成就感和信心。請大家好好理解自己人生中真正重要的目標,決定優先順位,並且每天撥出30分鐘的時間。如果可以的話,請把它轉換成文字寫在手帳上。這時候,你要重視的是重要性而非急迫性。如果是迫在眉睫非做不可的事的話,任何人都會立刻著手去做。重要的是你要如何在忙碌的每一天裡,把自己的時間分配給那些經常延遲的重要行動。
用積極態度迎向變化
要拋棄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舒適環境,對任何人來說都是需要勇氣的。漸漸地,我們活著是為了守護自己穩定的生活。然而,我們應該要認知到在現今這個時代沒有一個地方是安穩的。
現在世界的速度不同了。我在工作上第1次擁有手機大約是30年前的事了,當時我隨身攜帶的包包裡放著和家用電話的話筒一樣大的電話,而所謂的折疊式手機花了將近10年的時間才完全普及。在那之後,我結束了2年的外派工作,在2003年回到日本時,我驚訝地發現電車上幾乎每個人都在用手機傳簡訊。而現在幾乎是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在短短幾年內,我們幾乎看不到公共電話,只要有一支智慧型手機,不只可以打電話、傳簡訊、上網,還可以拍照,甚至在消費的時候可以取代錢包的功能。
整個世界都以驚人的速度在變化,在這種環境下,自己不做任何改變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嗎?工作也是如此。
要應對變化,首先你要感受到變化才行。我認為大家的社交不應該局限於公司內部,偶爾見見公司外的朋友,結交新朋友,週末參加一些運動或同好聚會,更積極地去接受變化。有人指出,全球企業指標「財富世界500大(Fortune Global 500)」中有一半的公司會在10年後遭到汰換,這意味著企業競爭和時代尋求的企業變遷是很激烈的。如果你去看看倖存的企業,會發現他們的事業內容都產生了極大的變化。如果緊抓著過去的成功經驗不放的話,即便是風靡一時的大企業也只有衰退的命運。
我過去任職的IBM在90年代遭遇了經營危機,當時我進公司才第5、6年,日本經濟還處於泡沬即將破滅的狀態。被稱作IT業界巨頭的IBM跳脫不出大型電腦帶來的成功經驗,無法做出改變,在當時以微軟為代表的個人主機和軟體商機的浪潮中出現經營危機,90年代初期出現大約50億美元的巨額赤字,呈現奄奄一息的狀態。那時候,IBM自成立以來首次從外部招聘一位CEO來進行重大改革,他是路易士.葛斯納(Louis V. Gerstner, Jr.),他在著作《誰說大象不會跳舞?》(Who says elephants can’t dance?)中也描述了來龍去脈,他從一個和IT產業完全不同領域的食品品牌的CEO轉來重整IBM,讓IBM從銷售電腦硬體,轉變為提供解決方案和服務,營運模式變為解決問題型。在短短5年內獲得60億美元的利潤,讓公司起死回生。
當我在紐約總部工作時,有機會見到葛斯納好幾次,他是個全身散發出強烈氣場,讓人不敢靠近他半徑5公尺以內的人。當時,我作為一名員工也有很深的體悟,即便是擁有40萬名員工的跨國企業,若是安逸於舒適圈的話,也無法避免衰退的命運。迎合時代改變組織價值和企業文化,大部分是組織領導者的工作。過去的成功經驗有時候反而只是一種阻礙,面向未來仍做著同樣的事的話,很遺憾,在現代社會無疑只有衰退的下場。這從個人的立場來說也是一樣的,如果你總是做著從前的事,最終會跟不上時代的。所以,離開自己的舒適圈吧。變化總是伴隨著風險,但不改變會帶來更高的風險。沒有變化與風險也就沒有成功的機會。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