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企業最近幾年購回自家股票的速度驚人,但不少機構投資人如今擔憂,企業的庫藏股及股息發放計畫恐怕過於慷慨,他們寧可業者把多出來的現金拿來償還債務。
MarketWatch 16日報導,美銀美林最新發布的基金經理人調查顯示,38%的受訪者認為,企業的發放率(payout ratio、即公司盈餘用於派發股息及執行庫藏股的百分比)過高,已經突破2016年創下的歷史新高紀錄。
這顯示,即便標準普爾500指數、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及那斯達克指數最近都已刷新歷史高,聰明錢(smart money)卻已開始擔憂,本波庫藏股熱潮究竟還能延續多久。根據調查,許多投資人寧願企業把手上現金拿來償債,48%的受訪者認為美國企業背負的債務「過高」(excessively high)。
事實上,今(2019)年美國企業宣布的庫藏股規模,已經大幅減少。Catalyst Capital Advisors營運長Michael Schoonover直指,年初至6月底為止,美企宣布的庫藏股計畫僅5,110億美元、不如去年同期的6,590億美元。
這是最近才出現的現象,截至4月為止企業宣布的庫藏股規模其實仍超越去年的速度。不過,中美關係5月趨於緊張後,業者也跟著轉為保守。
Schoonover說,「科技業者的庫藏股減幅尤其明顯」,5-6月份宣布的庫藏股計畫中,資訊科技(IT)業僅佔了3%,遠不如去年的24%。
購回自家股票可減少在外流通股數,進而提升每股盈餘(EPS)數據,有利據此計算薪酬的高階主管。利率持續低迷,也促使愈來愈多企業轉往債市籌資、藉此贊助庫藏股計畫。信評機構並不認同這種作法,認為業者並未善用債款。
英國金融時報16日報導,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7月下修甲骨文(Oracle)信評,就是因為不看好該公司透過背債來回購自家股票的做法。
美國政客對此也大加撻伐。佛蒙特州參議員、正在角逐民主黨總統提名的桑德斯(Bernie Sanders),以及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2月都曾呼籲企業把債市募得的款項,改用來建設廠房、投資設備並拉高薪資。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