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

上週四美股還沒開盤,就看到道瓊成份股的3M公司(股票代號:MMM)盤前就大跌10%,道瓊指數整場也下跌超過100點,主因是在大多科技股財報都捎來了好消息同時,3M(股票代號:MMM)卻是非常不理想。

收盤大跌約13%,也創了30年來最大的跌幅,工業巨頭之一的3M(股票代號:MMM),經歷了黑暗的一天。

3M週四公佈財報顯示,2019年一季度營收78.6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滑5%,也不如市場預計的80.2億美元,調整後EPS為2.23美元,也不及市場預期的2.48美元(市場預期來自彭博統計)。

除了業績不如預期之外,還另外調降了全年的業績目標,還有更重要的訊息──裁員2000人。在午盤11點半的時候多頭有試著反攻,但失敗;下午盤1點45分,嘗試了第二次,依舊沒有追回一些跌幅,這樣的情況下,終場收在190.72,離全日最低(189.6)也沒多遠…創下1987年10月19日「黑色星期一」以來最大單日跌幅,3M的重挫也拖累道指當日收跌逾130點或0.51%。

當天的大跌也幾乎吃掉了今年以來的所有漲幅,原本半年來領先大盤的成績(S&P500),也瞬間轉為落後…未來還需要一點時間整理。

上圖為近半年來3M與SPY走勢比較

到底3M衰退在哪個地方?
業績不佳主要是中國,當然其他地區表現也不好,中國汽車和電子行業「需求疲軟」導致其營收減少。

3M(股票代號:MMM)財報顯示,作為美國本土以外的最大市場,亞太地區第一季營收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減少7.4%。另外,歐洲、中東和非洲(EMEA)市場營收則是下滑9.4%。拉丁美洲(LAC)則是下滑6.5%。

CEO在電話會議中坦承,公司沒有對看到的情況做出足夠積極的回應,因此目前處於落後的情勢。

若是從業務部門分類來看,五個業務部門中,只有健康照護部門銷售成長,儘管增幅不太多,只有0.3%。工業、安全與圖形、電子與能源、以及消費者業務這四個板塊銷售都出現了1.9%~11.8%的下滑。

訴訟相關的成本也影響了第一季表現。第一季3M(股票代號:MMM)花費了5.48億美元用於解決當前和未來的訴訟問題。3M預計2019年調整後每股獲利區間為9.25~9.75美元,之前是10.45至10.90美元。下修財測預期似乎已成為了3M近年來的慣例,之前也在2019年1月和2018年多次調降獲利目標。{DS}

雖然用結果論來看,股價都會在半年後又爬升回來,甚至創了新高。不過要考量到大盤也是大多頭的因素進去,並不是真的獨強!

以這次的大跳空來說,上面的套牢賣壓勢必相當沉重,如果真的很想要進場買進的讀者朋友,最低要求至少要股價重回年線。以目前的走勢來看,年線位置在202.6左右。之後年線如果下壓到200以下,那多方會面臨的是200整數關卡的大壓。

上圖為3M日線圖

3M還在財報中宣布進行業務重組並裁員2000人,相當於總人力的2%。4月1日起,該公司決定將現有的5個業務部門重組為4個,預計這將為其每年稅前節省成本2.25億至2.5億美元。

3M已經連續兩年現金流衰退,估值在?
從過去十年的年報來看,關鍵的幾個財務指標,都在2016年的時候表現到達頂峰,這兩年來算是持平的表現,但股價卻還是上漲。以這次執行長所說的,為了因應終端市場的挑戰,3M已經採取了包括重組在內的一系列行動,以「提高生產力、降低成本和提高現金流。」這時我們會發現其實這兩年的公司現金流量是呈現衰退的。

紅框處可以看到在2016年時,每股自由現金流量來到8.63,去年為7.47。配息的金額從4.44來到5.44,可以推論現金流量的減少有大部分原因是因為配息。

股市是這樣的,業績不好的公司只要稍微轉好,股價反而漲很多;業績原本不錯的公司,未來沒變更好,甚至轉差一些,股價已經在上頭了,那怎麼辦?這時候法人砍單的速度,快到讓人受不了…

目前合理的推估,3M在未來的組織重整中,還有裁員的成本減少下,股價應該不至於一路向下太久,但整體來說,目前的股價也不到便宜的地步。

上圖為3M月線圖

倘若說未來現金流量能夠重回正成長,勢必股價也會止穩向上,但要留意的是「會不會是減少配息」所帶來的效應?這樣股價還是不會漲,這點是讀者朋友要特別留意的地方,營運重新站上正成長,不只是EPS表現好,其他指標也不能差。

【快速結論】
3M確實是具有品牌優勢與研發技術的好公司,但如果買在很貴的價位,短線上還是要面對帳面虧損的壓力,如果說想要買在划算的價位,不妨等到壓回到180以下再來考慮。短線操作者至少要看到股價重回年線上。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30年單日最慘跌幅,第一季財報表現不佳單日暴跌近13%~工業晴雨表的3M調降全年財測,裁員2000人,佔總體員工2%,五大業務部門未來要重組為四個,合理估值為何?危機入市時候到了?

作者簡介_畢德歐夫

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