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書摘

投資 股市 股票 基金 債券 上漲 賺錢 成功 致富
圖片來源:dreamstime

金融界有個奇特的傾向,就是理應向前看的他們,卻總是未能領先看出環境改變,而是等到新影響已存在多年之後才發現。我認為,這是為何試圖預測景氣走勢的人,在1940年代及1950年代被視為是影響投資決策的重要因子。甚至在今日,許多的投資人與專業投資人士仍然認為,明智投資策略的核心在於盡力取得最佳景氣預測。如果景氣展望趨於擴張,那就買進;如果展望趨於下跌,那就賣出。

經濟學家退場,心理學家登場
但是,擁有這類資訊並不是股票投資成功的關鍵。簡單的計算便可以證明這點,當股市下跌碰到嚴重經濟衰退時,例如1937年到1938年以及1957年到1958年,大多數股票下跌了35%至50%,等衰退結束時,較好的股票便反彈,而且通常創新高。

即使在史上景氣最嚴重衰退時,也只有少數公司倒閉,亦即跌幅達100%,這些倒閉公司大多是債務龐大,以及優先股多於普通股的公司。即使在史上最大投機泡沫之後,當時的股市榮景大多由融資帶動,股價平均跌幅為80%或90%;但當股票上漲數年之後,即使是最鬆散的股市歷史研究都可看到其漲幅達到倍數以上。

股市的短暫下跌通常跌幅只有35%至50%,並且往往伴隨著經濟衰退,然而景氣好轉時,優良股票(那些經營良好、跨足成長領域的公司股票)上漲幅度卻可能達數倍之多,然後在高檔盤整,接著又再創新高價。許多這種股票,10年間的上漲可能達到1,000%,而不是100%。

這當然很幸運,但如同我在《非常潛力股》強調,有一些明確的規則可以用來挑選創造這些獲利強勁股票的傑出公司主管,而且至少有一定的準確度。另一方面,我認為紀錄顯示,以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態,景氣衰退的預測尚不足以作為可靠的投資工具。就今年高度複雜的經濟而言,有太多因素可能影響這些預測,愈來愈多不同的影響力之間的複雜關係尚未被充分了解。我認為,這是為何許多經濟學家彼此見解不同,以及許多人有時錯得離譜之故。

就已知結果來看,我注意到在投資決策上極為重視經濟預測的投資人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天性謹慎的人,他們幾乎總是可以找到他們偏好的預測,這些報告援引看似正確的理由,顯示企業界即將遭遇嚴重經濟困境,因此,他們在面對投資機會時很少加以把握,而這些錯失的機會意味著經濟預測為他們的投資績效造成無比的傷害。另一類是天生樂觀的人,他們總是可以找到有利的預測來滿足他們,既然他們向來決定要勇往直前,很難看出他們花在景氣預測上的那些時間有什麼好處。

愈來愈多投資人開始明白,依據直接明了的因素,例如評估主管素質和個別公司產品線成長潛力,來做出股票決策的好處。這些事情既可以用一定的準確程度加以衡量,又對長期投資績效更具影響力。直到預測景氣循環的方法變得比今日更為科學之前,我認為經濟學家在投資界的角色將不斷縮小。

總體景氣趨勢的預測將在1960年代趨於式微,那麼,在企業管理、利率變動和稅法修改等具有公認影響力的領域之外,有沒有任何其他領域是投資人應該加強注意的?

我認為是有的,由於缺乏更好的名詞,我暫且稱之為影響股價的心理因素。

想要了解這點,我們先來探討一些投資基本觀念。為什麼一檔股票在某些時候會出現某種價格?那不是因為它現在、以前或未來的情況,而是因為大多數實際或可能對這檔股票有興趣的投資人認為股票將有何種表現。當我們談到人們在一個特定時間對一檔股票的看法,而不是這檔股票本身的內在本質,我們便是在談論心理因素。

確實,心理因素不過是短期特點,大部分的金融界可能因為過度高估一檔個股或是整個產業的吸引力,而可能在一年或數年間持續為這檔股票(或該產業的大多數股票)付出高價,遠超過這檔股票真正的價值。可是,當該檔股票或產業無法達到高度的預期,便會引發一段時間的幻滅,股票的本益比將大幅下跌,讓它下修至較為接近真實價值。很多時候,股市甚至會反應過度,股票跌到遠低於我所謂的「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

這表示,我們可以把任何股票的股價想像是一顆氣球,不是綁在地上,而是繫於一條浮動的粗線,這條線代表「內在價值」。隨著時間推進,如果一家公司的獲利能力及前景改善,這條線便往上移動;如果內在價值的基本因素惡化,線也會跟著下降。在任何時間,心理影響(亦即金融界對內在價值的基本評價)都會造成該檔個股的股價遠高於或遠低於這條線。然而,儘管金融界的集體熱情或莫須有的悲觀會造成股價遠高於或遠低於內在價值,它絕對不會完全脫離「內在價值」這條線,就像綁住的氣球遲早都會回歸到這條線。(本文摘自《買股致富》第1章)

博客來購買連結

書籍簡介_買股致富

作者: 菲利普.費雪( Philip A. Fisher)
譯者: 蕭美惠
出版社:Smart智富
出版日期:2018/12/26

投資界傳奇人物菲利普.費雪(Philip A. Fisher),在撰寫《非常潛力股》(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不到兩年後,接續出版了《買股致富》(Paths to Wealth Through Common Stocks)。在《非常潛力股》面世之後,費雪收到許多投資人的詢問與回應,因此決定於此書中進一步闡述第一本書所提出的觀念,並增添更多內容與深度。

重讀1960年的《買股致富》這本經典之作,相信許多投資人會訝異於費雪的先見之明,舉凡他認為央行不該用升息及降息來控制通膨的主要機制,或是追求橫向多元化的購併案鮮少成功。而他的選股見解,包括倘若能在法人尚未明瞭潛力股的價值之前,買進擁有卓越管理階層的好公司,由於未來股價漲幅將超越公司盈餘成長率,投資人便能享有翻倍的獲利,這個觀點如今依然適用。費雪在書中解釋他的投資策略為何可以提升獲利,同時降低風險,以及不同需求的投資人該如何選擇相應的策略。針對那些依賴專業建議的投資人,他也提出該如何挑選符合自己需求的合適顧問。

費雪在《買股致富》提出一個個原創的投資觀點,當時或許違背了一些傳統投資看法,但其書中提到的股票,後來締造出的驚人績效,也印證了費雪為何被尊為當代最偉大投資人之一。不論是喜歡菲利浦.費雪的讀者、想要提升自身績效的投資人,或是想了解1960年代投資環境的人,都能從此書中有所收穫。而就像此書的獻詞所說,「不論是大戶或散戶,所有不認同『大家似乎都相信,那就必然是對的」這種想法的投資人,這本書是獻給你的。

作者簡介_菲利普.費雪(Philip A. Fisher)
從1928年擔任證券分析師起,展開他的投資生涯,並在1931年創立投資顧問公司費雪公司(Fisher & Company)。他被尊稱為現代投資理論先驅之一。寫作本書之後,費雪在史丹佛大學任教,是商學研究所投資管理課程僅有的3名教授之一。他的其他著作包括:《非常潛力股》(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 Profits)、《保守型投資安枕無憂》(Conservative Investors Sleep Well)、《投資哲學的養成》(Developing an Investment Philosophy)等投資經典。

譯者簡介_蕭美惠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從事新聞及翻譯20餘年,曾獲吳舜文新聞深度報導獎,譯作包括《成為賈伯斯》、《破壞性創新的兩難》、《投資人的生存戰役》、《透明社會》、《誰偷走我的錢?》、《巴菲特的第一桶金》等數十本。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