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年初登場的美國消費電子展(CES)向來被視為年度科技風向球,受到產業界及投資界的高度關注,毫無疑問的,今年的CES是AI的主場,不只三星電子、谷歌(Google)等知名科技大廠發布相關產品與服務,展內還有其他上百家業者也推出AI應用於自駕車、影像與語音辨識、數據分析等服務。

顯而易見,AI不只是產業趨勢與亮點,更成為投資市場裡的一盞明燈,然而,該怎麼投資?又要如何選股?

元大投信AI智能投資團隊表示,全球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市場規模至2020年將達到1,530億美元,就應用產值來看,金融應用與顧問產值超過6兆美元、智慧工廠產值3.7兆美元、智慧城市與辦公場所產值2.78兆美元,醫療保健產值1.6兆美元、智慧消費產值1.2兆美元,其他如:行動裝置與環境串聯、自動車、智慧家庭等產業的皆達數千億美元的產值。

AI的產業規模與應用將在未來數年間呈爆炸性的成長,因應這一波趨勢,許多投資人已經開始在尋找可以投資的標的,然而,AI可應用層面如此廣大,更非一般投資人得以一窺端倪,在不甚了解的情況下,很容易就投錯標的。

元大投信AI智能投資團隊表示,最常見的AI投資盲點有以下三個:

盲點一:企業多角化經營 AI投資標的難找
AI應用的層面很廣,上至太空梭、下至掃地機器人;大如無人駕駛車、小如0.7公分的AI晶片。舉凡機器人、物聯網、金融行業、醫療保健、商業智能、教育資源等等,都在AI世代佔有一席之地,AI應用產品廣泛,卻也讓投資人在選擇相關投資標的時容易無所適從。

第一個投資盲點就是,如何判斷這家公司跟AI有關?例如:美國最大的一家網路電子商務公司亞馬遜(Amazon),到底是零售業還是科技公司?跨國電腦科技公司微軟(Microsoft)屬於雲端還是軟體公司?串流媒體巨擘網飛(Netflix)除了是串流平台還能不能算是電影公司?

如果以上這幾個問題你都得深思再深思,又或是陷入長考之後依舊無法確認答案對錯的話,那在AI投資方面,你恐怕得再多做點功課。

盲點二:含金量不足 非成份股可能買不到
儘管AI概念股佔美國科技股的比重逐年上升,許多人因此以為買美國科技股就等同於買了AI概念股,這觀念不盡然正確,因為在2018年標普(S&P)、MSCI就把谷歌(Google)及臉書(Facebook)這兩家公司改列為「通信服務股」,而非科技股,所以如果投資人希望藉由投資美國科技成份股來參與AI的榮景,不見得合宜。

盲點三:指數成份股太分散 趨勢難以掌握
在那斯達克(Nasdaq)指數當中,科技股只佔6成而已,因此科技公司的成長趨勢與紅利容易被其他產業給分散掉,指數的動力可能不足,同時從投資的角度來看,也比較不具有AI價值的代表性。

投資有盲點、看破就成亮點,與其在茫茫股海當中瞎子摸象,不如交給專家,讓專家幫你挑好股、挑對股,從多元的投資標的中,精準鎖定具有投資價值的標的,為投資人的錢財導航,成功迎向AI世代。{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