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人棄我取,股災其實是股市尋寶的好時機
本文寫於2018/8/24,回顧3年前的股災,當時受到人民幣重貶、中國經濟緊縮,加上美國聯準會升息時間不確定性增加等多重因素,全球股市利空罩頂,2015/08/24這一天,台股創史上單日最大跌幅,盤中跌停家數逾400家。
說實話這個股災讓我有點措手不及,當時我不只是滿手股票,還借了80萬信貸來買股票,股災一來後我受到的衝擊當然是不小的!記得在2015年7月,我為了要參加第一金(2892)的現金增資案,跟土地銀行借了80萬的信貸,然後以每股19元的價錢買進了50張的第一金,後來在除權息跟現金增資後我的張數累積到了67張,詳細過程寫在《每年多存300張股票》書中,歡迎參考。
股票張數從50張增加到67張,也就是參加除權息跟現金增資後得了張數,但是剛剛好碰上了股災,股價也在8月底跌破15元。賺到張數卻賠上價差,這樣子還有賺嗎?
首先來講一下張數增加的好處,張數越多的話,每年領到的股利也就越多,對於長期持有的投資人而言,由於都沒有賣出,所以股價高低其實不是重點,重要的還是累積張數然後領取股利。
但是領取股利的前提是公司的獲利(EPS)要穩定,有穩定的賺錢才能夠配發股利出來。先來看看2015年股災前後,第一金的獲利表現,可以看得出來都很穩定。
股災發生的2015年,EPS也達到了1.55元,還較上一個年度成長,從這裡可以看出股災只是國際上的動盪,對於第一金的獲利能力並沒有影響,也就是好公司的價值並沒有減少,但是股價卻因為國際利空而大幅下跌,這時候絕對不要『停損』,反而應該要積極的逢低加碼買進。
假設投資人在2018年8月股災時,在15元的低點買進,然後持有到現在,來計算一下他目前的持股成本是多少,如下表所示:
首先來說明一下計算方式,在2015年用15元買進,在2016年除息0.95元(配發0.95元現金)後的成本變成15-0.95=14.05元,在除權0.45元(1張股票配發45股)後的成本變成14.05/(1+0.045)=13.44元。一直計算到2018年除權息後的成本只剩下10.99元,而2018/08/24的收盤價為20.5元,由此可見因為國際股災導致好公司股價重挫時,反而是一個極佳的買點,是『人棄我取』的好時機。
接著來看一下,我當時持有的67張股票,在長期持有領股利,然後把現金股利持續買回後,可以累積到多少張,如下表所示:
一樣來說明一下計算的方式,2016年初的67張,在每股配發0.95元現金股利後可以領到67X1,000X0.95=63,650,假設以當年的年均價16.3元買回,可以買進63,650/16.9=3,905股=3.9張;而配發0.45元股票股利(1張股票配發45股),可以得到67X45=3,015股=3.02張。
從上面的計算可以看到,原來的67張股票在經歷過3年的除權息之後,增加成為86.36張,這就是好股票的『滾雪球』過程,股利會讓雪球越來越大。不過要強調的是,現金股利只會配發出現金,投資人拿到錢之後一定要持續買回股票,才可以增加滾雪球的速度。
接著來計算一下我在2015年買進第一金的報酬率吧,一開始用19元買進50張,總金額為95萬元(其中80萬為信貸),再加上現金增資的9.526萬,總支出成本就是95+9.526=104.526萬。而86.36張股票以2018/08/24的收盤價20.5元計算,得到的總市值為86.36X2.05=177萬,因此總獲利為177-104.526=72.474萬,報酬率為72.474/104.526=70%。
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儘管我在當時19元的高點買進,而且在買進1個多月後便遭逢股災,股價也重挫到15元以下,但是經過評估之後發覺只是國際的因素,公司的獲利能力依然亮眼,所以我選擇續抱,並持續將現金股利買回,短短3年就得到了70%的報酬率。當然如果在15元以下積極買進的話,報酬率還會更高。
回顧3年前的股災,我們可以發現股災通常影響最大的還是投資人的心理面,會造成大家的恐慌而拼命殺出股票,導致股價的大跌。其實最能夠從股市中獲利的,通常是最冷靜一群人,投資股票的重點還是著眼於公司的『價值』,當股災導致群眾恐慌,但是公司的價值並沒有減少之際,其實就是一個最佳的買點。回顧我個人的投資歷史,從1994年到2008年間,我經歷結婚生子、養育3個小孩、5年流浪教師等過程,花了14年才累積到1000萬的股票資產;但是在2009年金融海嘯期間,大膽借了500萬房貸投入股市,大買績優好股票,不到3年的時間又讓我賺進了另一個1000萬。股災,是危機也是機會,所以我還挺期待下一個股災的降臨。
本文獲「Sunny愛Money」授權轉載,原文:人棄我取,股災其實是股市尋寶的好時機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