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計畫

退休之後你會想繼續工作嗎?現在因為公教年金改革影響,公教人員退休年金減少了3、4成。因為醫療的進步人類壽命逐漸延長,退休後的財務資源,可能也無法負擔退休後30年、40年的退休生活所需,加以現在利率下降、經濟不確定因素增加、投資的變數變多,這些因素可能都會促使更多人考慮退休後再投入職場工作。

關於退休後有多少比例的人會繼續工作,台灣可能沒有這方面的調查資料。美國的美林公司與AgeWave合作做了一項調查:關於工作的迷思及動機(Workin Retirement:Mythsand Motivations),這份報告蠻有參考價值的,它列舉了幾個關於退休後工作的迷思:

1.退休代表工作的結束
事實上是:10個未退休的人有7個說他們退休後還想繼續工作。

2.退休代表生命逐漸凋零
事實上:新的一代對於退休後再工作,態度上更為積極投入及活躍。

3.退休後再工作的原因是因為需要錢
在這報告中指出:也許部分人工作的動機是為了賺取收入,但是更多人是因為其他非財務上的動機所驅動,才在退休後繼續維持工作。

4.新職涯的野心只適合年輕人
實際上是:5人中有3人退休後換了新的工作,退休後再工作的人成為企業家的比例,是未退休人士的3倍。

迷思1.退休代表工作的結束
傳統想法認為退休後即不再工作,但是由於壽命的延長,人們開始質疑退休後長達20年以上沒有工作是不合理的。退休後可能長達30年或更長的時間,它需要的退休生活費自己可能也負擔不起。美國55歲以上的人,還在工作的比例是40%,47%已退休的人說他們想再繼續工作。在未退休前對以後再工作的期待是:希望邊做邊休閒的人佔33%、不再為錢工作28%、想做全職工作的佔5%、兼職的佔35%,多數人期待退休後再工作的方式是:以兼職的方式,不用再為錢工作,還可以邊工作邊做休閒。

迷思2.退休代表生命逐漸凋零
傳統上大家會認為說退休後的生活就是休閒享樂,不過現在新世代的人士,已經創造出另外一種退休工作的新樣貌,這可分為四個階段來談:退休前、工作中場休息、重新進入職場、休閒。

第一階段:退休前
開始為退休後工作做準備

第二階段:工作中場休息
從工作上退休下來後,可能會暫時休息一段時間讓自己放鬆再充電,先跳脫工作責任壓力一陣子,這時也可以檢視自己是否喜歡退休後再工作,試著找出何種工作是你喜歡的。

退休後再工作可能會面臨一些風險:
1.工作職能消失:以前會的工作上需要的技能等,經過一段時間後變的不再駕輕就熟了。
2.雇主覺得退休後再工作,你應該接受較低的薪水。
3.所處的行業商業模式改變太大,恐怕已經不能適應了。
4.雇主覺得你的退休、離開企業是缺乏責任感的表現。
5.跟同事客戶來往廠商的關係已消失。

第三階段:重新進入職場
這階段大概維持9年時間,80%的人說他們再工作是因為他們想要,而不是他們必須再工作不可,必須再工作的比率只有20%。

第四階段:休閒
可能因為健康的挑戰,或不再樂在工作的時候,他們就停止工作了。{DS}

迷思3.退休後再工作的原因是因為需要錢
也許部分人工作的動機是為了賺取收入,但是更多人是因為其他的動機所驅動,才在退休後繼續維持工作。他們認為退休是帶領他們,找到一種更為愉快的工作的門戶,這時財務負擔較輕了,健保醫療等也減輕了醫療負擔。10個人中有7個人,已經把房屋貸款都還清了,因此他們能用一種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方式,去追求企業家創業的野心,或是利用工作來做為回饋社會的一種方式,他們比較偏好兼職以及自僱者的型式。

退休後再工作的人認為他們的工作更為彈性、更加充實,不會像退休前的工作那麼無聊、壓力那麼大。值得注意的是:他們認為工作讓他們接受到外部的刺激、跟其他人有聯繫,讓他們對人生更有自信。再工作讓他們覺得年輕,比較起來,退休後沒再工作的人,身體及心智狀況衰退的速度會比較快。

退休後再工作的理由包括了:讓心智保持活躍、為了賺錢、讓體能維持活躍、因為醫療保險的利益、與社會保持聯繫、自我價值的認知、把它視為新的挑戰等。調查結果顯示:未退休人士跟已退休的人的看法有很大的差異。已退休的人士想再工作的原因,主要是為了讓心智保持活躍、讓體能維持活躍、與社會保持聯繫、自我價值的認知。反而未退休人士的認知是:退休後再工作是為了賺錢,還有因為工作可以有醫療保險的利益,但是對已退休再工作的人士來說,這二項的排名都不是優先的。

退休後再工作的人有四種型態:驅動力成就者、關懷貢獻者、生活平衡者、認真的掙扎者。

驅動力成就者:
他們尋求退休後的企業家精神,39%的人擁有企業或是本身就是自雇者,他們是對工作最滿意的一群,有工作狂傾向,即使退休後也會繼續工作。

關懷貢獻者:
他們尋求對他們的社區回饋,10個人當中有4個人的工作是沒有薪水的,他們對此工作也相當滿意,有1/4的的人在他們原本的工作領域內當志工。

生活平衡者:
他們的初衷是想保留職場的友誼,跟社會保持聯繫,他們是需要工作收入的,但是工作型態是兼職、沒有壓力的,其中只有42%是退休前在財務上就已經準備好要退休的。

認真的掙扎者:
他們是需要退休後再工作的一群,因為需要有收入來應付開銷,他們也是對工作滿意度最低的一群人,只有4%的人覺得,他們退休前在財務上就準備好可以退休了。

迷思4.新職涯的野心只適合年輕人
不少人把退休當成是嚐試新工作,或是實現他們在退休前無法實現的職涯夢想的一種方式。他們嚐試新領域的工作的主要原因,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更能自我實現、更多樂趣、及沒那麼大壓力。

很多人可能認為創業是年輕人在做的事,美國的KAUFFMAN基金會(KAUFFMAN Foundation)有做了一份報告(The Startupactivity National Trends 2015),分析各年齡層的創業比例,55歲至64歲的人創業比例,從1996年的14.8%,攀升到2014年的25.8%,這比例也都高過35-44歲的人的創業比例。

年齡較長的人有豐富的經驗、商業人脈,通常也有較多財務資源,在企業家創業活動這方面,往往超越年輕人。你可能認為他們是因為年齡的障礙、沒辦法找到工作,才被迫去創業,事實上他們創業最大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想擁有自己的事業,只有少部分的人是因為找不到工作而創業。

新企業家年齡組成比較:

所以如果你在考慮退休後生活安排的問題,從這份報告中你可以借鏡美國調查的數據。你可以思考退休後是否再工作、工作的型式是什麼?也許你可以用更開放的態度,去面對這個問題。當然,要想在退休後不再工作,或是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選擇想做的事,不必因為錢的因素再繼續工作,其前提是:你在退休前就做好規劃,有充裕的財務資源做支撐、退休後生活費的來源都沒問題。

退休後不管再工作與否,趁還沒退休的時候,即早為退休做準備,利用儲蓄、投資來累積退休金準備。退休的時候,如果已準備夠了足夠退休收入的來源了,財務上的支撐將能提供給你,有更多的彈性來做選擇:不管是要再就業、創業,或做公益;而不是因為退休準備不足,到時非得再去找一份工作,賺取收入,來維持退休生活開銷不可。

作者簡介_廖義榮

作者擁有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證照,是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公益/私益信託設立諮詢,及在企業推廣EAP員工協助方案:員工理財教育與諮詢。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員工理財規劃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聯絡信箱:jose.b123@gmail.com

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
Facebook粉絲頁:Happy 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