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年紀也快到30歲,周圍有不少朋友大概都出社會5-10年,比起新鮮人,對職場熟悉度比較夠了,戶頭裡往往也有了一些積蓄,加上...也是該成家立業的時候,於是買房子變成了大家朗朗上口的話題。
然而買房子是一輩子的大事,需要極度理性的計算,也要將工作和生涯規劃納入考量,千萬別一時優越感上身,闊氣的買下夢想的窩,但後繼無力,最後認賠殺出,一個決定賠掉5-10年的努力。
筆者不是房仲也不是專業炒房客,但就自己和朋友的經驗,以下四個狀況一定要特別注意!
1.覺得"閒錢太多"
很多人說22K就是月光族,但也代表22K就足以應付一般生活開銷。換句話說,如果有50K,或更高一點的收入,只要別奢侈,往往能存下近50%的月薪。假設一個月賺5萬,存2.5萬,工作個三年,就存了90萬,肯定會想要拿這筆錢來做點甚麼。
但是台灣銀行的定存利率1%,就算投資型保單也最多3%,所以似乎就到了買房增值的時候。但是你必須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1.存款90萬對買房而言是足夠的嗎?
隨便買個800萬的房子,頭款也要240萬。
2.未來20年每月都至少能存2.5萬嗎?
或許被迫離職,下一份工作薪資變低,因此每月2.5可運用資金的現況被打破。
3.基本開銷能一直和年輕時一樣低嗎?
年輕單身養活自己很容易,但如果家裡長輩未來需要撫養、或結婚生子加大開銷,房貸就可能是問題。
以上答案的若是有變動,就有可能在某天,因為承受不了房貸壓力而被迫急售,降價求售,最後造福了下任屋主。
2.給房東賺不如自己賺
這句話其實很有道理,因為投給房租的錢,無法變成資產(ㄜ...會變成房東的資產),所以幫自己買一間房子,每個月為自己而繳,肥水自然不落外人田。
但是問題來了,你必須知道,每個月繳的房貸,有一部分利息、一部分本金。假設你原本房租一個月8000,但是你買房後,一個月要繳3萬房貸,其中1.5萬都繳給銀行當利息,比起本來的房租,結果一個月還多繳7000給銀行。精打細算從房東手上要回來的錢,反而加倍送給了銀行。
3.親朋好友都說要買房好
台灣人傳統思維都談五子登科,似乎就像是真實世界的七龍珠,收集到就可以達成所有願望!
如果有天你五子登科了,請注意,會跑出來的不是神龍,而是阿姨、叔叔、二舅公、三嬸婆,他們全部對你讚賞有加,推崇至極,不時透露想介紹女兒給你!(OH YA)
至於五子登科中,若不考慮宅男們的謎之聲,最困難的應該就是『房子』了。也就是說達成此一成就,不管你小時候會不會念書、乖不乖,親友眼中的你就是個傑出青年。
千萬別小看親友眼光對一個人的影響力,試想多少人因為父母的認同,就寒窗苦讀三年考公職?基於這個感性的理由,真的就有人會豁出去買房,但沒有通盤考量的結果,財務問題就有在不久的未來發生。
4.房地產長期只漲不跌
如果你問長輩,錢放哪裡最安全?一定會得到兩個答案:銀行或買房。特別是有很多都市傳說:
『隔壁王叔叔,就是在20年前買在信義區,現在每天早上,全家都用在魚翅漱口呢。』
『樓下王阿弟年紀輕輕,但是敢拚敢衝,五年前房貸信貸拚買房,兩年賺300萬...』
基於小蝦米也要出頭天的鬥志,配上仲介業者的鼓吹下,小資族就可能決定拚了命的梭哈,甚至是每個月還要借錢繳房貸,都相信忍辱3年,之後的價差會一次賺回來。
當然,看最近40年的台灣房價,長期走向是只漲不跌沒錯,但日本經驗也告訴我們,房價是有可能長期下跌的!未來如何,沒人說的定,專家行家都說不準,市場自有安排。重點是,要預想在最差的情況下,自己的財務也不至於崩盤!別讓買房變成現實中的俄羅斯輪盤,只要是輸了就會讓你毀滅的遊戲,千萬還是少碰為妙。
買房其實真的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也幾乎是好青年照顧家人的方式,所以我本人非常讚許以買房為目標,在社會上奮鬥衝刺的勇士們。
但是房屋最少也要百萬,雙北地區則是千萬起跳,如果沒有準備好,一個錯誤判斷賠掉的就可能是十年的努力。其實所謂買房財務規劃,說穿了就是頭期款,以及負擔後續房貸的能力。因為生活中有太多意外的額外支出,我會建議,每個月的現金流(收入扣掉支出),最多6成拿來負擔房貸。
假設你要買1000萬的房子,要準備300萬頭款,還有每月閒錢要有6萬左右,在月繳3.5萬房貸後(貸款20年,房貸2%),仍有應付緊急狀況的流動資金。(小工具:內政部房貸試算工具)至於時機適不適合,案件好不好,這個學問就真的太多了,這裡不多討論。
不過大方向就是多看幾間房,多和真正有經驗的朋友討論,並謹記上述的大方向,自然就不會買到太誇張的價格,也不會在財務還沒到位時做錯決定,最後當然就更有機會買到夢想的小窩囉!
本文獲「書廷理財日記」授權轉載,原文:誰說買房子一定是好事?台灣人特別注意!!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