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計畫

你對退休抱持怎麼樣的看法:憧憬、期待、信心滿滿或是焦慮不安? 美國三家公司Age Wave、Ameriprise Financial及Harris Interactive曾經在2005年做過一份退休心理研究 〈The New Retirement MindscapeStudy 〉,研究人們從退休前到退休後的心理狀態是如何。

這份報告指出人們對退休的感受,依退休前後分5個階段:

階段1: 想像〈Imagination〉
退休前6~15年,這時對退休抱持正面的看法。有44%的人說他們有按照計畫在做退休準備,65%的人對這種冒險抱持高度期待,53%的人願意為退休做積極的付出。

階段2: 期待〈Anticipation〉
退休前5年,隨著退休逐漸接近正面情緒提昇,80%的人說他們可以完成他們退休的夢想。但是退休前2年,焦慮與不安感增加,22%的人說不再工作讓他們覺得有失落感。

階段3: 解放〈 Liberation〉
退休日及之後一年,感到興奮解脫及熱情洋溢,78%的人說他們很享受退休生活。但是就像蜜月一般,這種感覺很快就消失了,回歸到正常生活。

階段4: 重新定位〈Reorientation〉
退休後2~15年,退休的愉悅感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空虛、焦慮及覺得無趣。這時他〈她〉情緒失落、可能發展成4種型態的轉捩點。他〈她〉可能成為以下4種人之一:重掌自主權信心的重建者、無憂無慮滿足者、不確定的搜索者,或者煩惱擔心的掙扎者。

階段5:調和狀態〈Reconciliation〉
退休後16年及以後,這時滿足感、接受度與個人的思考會提升。個人已經接受退休所給予的現狀,少部分人會覺得憂鬱,對生命即將面臨終點覺得感傷。

你對退休會有什麼樣的期待與想像?如果像這調查說的:退休後2年退休的愉悅感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空虛、焦慮及覺得無趣,退休生活還是要及早做安排,免得落入這樣的情況。退休後不再工作,生活可以自己安排,不再為繁雜的公事搞得生活都不正常:時常要加班等。但是真的沒工作了,你的生活要如何安排? 有些人健康狀況好的,退休後可能還有20年、30年,或更久的時間要過。你不可能無所事事,或是整天出國旅遊。所以退休的準備,除了退休後生活費來源的準備外,還真是需要做一點想像:把你需要的退休生活的方式先勾勒出來,提早做準備,讓自己的退休生活更符合你的需求。

退休的藍圖如何建構? 以下的圖形可以提供你一些思考的方向,從財務、健康等各個面向做考量。

退休生活規劃舉例:

你會夢想去哪裡旅遊?

你想去的目的地是哪裡?旅遊方式、跟誰去、多久去一次?如果以後時間更充裕了,其實可以不用再去參加一般的大眾旅遊行程。現在已經有不少國內外的旅遊業者,在提供各式各樣的文化、藝術、美食等等深度旅遊、客製化行程。你可以根據你的需求,讓他們為你量身訂做你需要的旅遊,例如2RNJOY(途邇)就是一個跨國的旅遊遊歷平台,他們在各國找尋能夠滿足特定愛好者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再將愛好者安排到各國去實地參與身、心、靈上的饗宴。他們的業務著重在有關時尚、藝術、文化方面的異國體驗,例如到法國大廚家中做客,大廚親自傳授烹飪精緻法國大餐的方法和精髓等等。其他像自助旅遊規劃的有背包客棧,旅遊行程規劃App:Togetrip等都可善加利用。{DS}

再度就業

退休後也許不用再為五斗米折腰、朝九晚五的工作,不過建議還是保持跟社會有一定的聯繫。有些人可能為了彌補收入的不足,要再找一份有收入的工作。不過國內企業對退休再度就業的管道可能不多,建議你可能在退休前,就要開始思考:你的工作以後可否轉成,是以提供顧問諮詢服務的方式來做。如果你對原本的工作相當的熟悉,你對那個產業的了解,也可以讓你找到可以接受這樣服務的廠商。退休後提供這樣的顧問服務就沒問題,或是提供你以前的工作經驗、能力等協助年輕人創業,你輔導他們,再從中尋求是否有可以投資,或其他機會等,總之這個都是需要事先的規劃提早做安排。

你想住哪裡?

退休後你想搬去跟家裡人住,還是搬去較小的公寓,空間不用那麼大、好整理,因此可能可以省下一些錢來運用?有人是希望搬到離醫院比較近的地方,或是你想在鄉下買農地,自己種花種菜?

甚至你也許可考慮像長庚養生文化村,這樣的退休養老的地方,只要年滿六十歲,日常生活能自理,一個月約2萬元住宿費,保證金也不多,其他膳食費水費、電費依實際消費按月結算。這是他們網站上的資料:

住宿費〈含住宿、健康照護、緊急救護、公共設施維護等費用106.7.1起適用〉

〈資料來源:長庚養生文化村〉

你希望以後人家如何紀念你?

有人問達賴喇嘛:「關於人性,最讓您感到驚訝的是什麼?」
達賴喇嘛回答:「人類,為了賺錢,他犧牲健康,為了修復身體,他犧牲錢財,然後,因擔心未來,他無法享受現在。就這樣,他無法活在當下,活著時,他忘了生命是短暫的,死時,他才發現他未曾好好地活著。」,所以說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許多人從未真正活過。

我們不能掌握生命的長度,但是至少你握有畫筆,可以在你人生的畫布上添加各種色彩,而幫助別人,肯定能為它添上最絢麗的色彩。如果退休後,你也可以考慮如何為社會貢獻一份心力,例如:參與或創立社會企業,來解決社會環保、教育、就業等等問題。你可以運用以前累績的人脈、資源、能力、經驗等,來協助青年創業,不僅有利於社會,也讓你的退休生活更加充實

甚至你可以成立像社會福祉及社會企業公益信託循環基金的公益基金來做公益,社會企業循環基金是由宋文琪擔任發起人所成立的。社企循環基金提供資金與專業,協助社會企業成長茁壯,他們投資社會企業的方式,是採取股權投資。食農創新、就業促進、公平貿易、環境保護、青銀共創等項目是社會企業循環基金的投資範圍。他們的運作模式是藉由股權投資,挹注資金讓社會企業得以發展,社會企業以後如果獲利了,盈餘也可以藉由股權回流到基金內,讓它持續有財源可以運作下去,這也是一種可以參考運用的模式。

作者簡介_廖義榮

作者擁有國際理財規劃認證CFP證照,是專職的獨立理財顧問,提供客戶理財規劃顧問諮詢服務,公益/私益信託設立諮詢,及在企業推廣EAP員工協助方案:員工理財教育與諮詢。接受企業、團體預約退休規劃或理財投資相關課程講師,員工理財規劃諮詢,或個人/家庭理財規劃諮詢,聯絡信箱:jose.b123@gmail.com

網站:http://www.ifa-cfpsite.com
Facebook粉絲頁:Happy Goal 樂活理財粉絲團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