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目前外界對於中國經濟風險主要聚焦在去槓桿行動、企業債務違約等上頭,但有專家提醒,中國家庭債務已經逼近家庭部門能承受的極限,更對消費型成擠出效應。

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院長田國強指出,家庭部門債務問題長期遭官方與學界忽視,但其實目前情況已其實逼近家庭部門能承受的極限,截至 2017 年家庭債務佔 GDP 的比重為 48%,已超出許多發展中國家,尤其許多城鎮居民收入成長速度更遠落後 GDP 增速。

截至 2017 年,中國家庭債務與可支配收入比高達 107.2%,更一舉超越美國,逼近美國上一輪金融危機前峰值。加上沒有計入統計的民間借貸等,實際上中國很多家庭已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家庭流動性已到命懸一線。

報告指出,家庭債務已經對消費形成擠出效應,導致消費成長速度連續 7 年下滑,光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就由 2011 年 20% 下降至今年 6 月份的 9%。

田國強更強調,這項負面效應已經溢出到企業和金融系統,增加企業經營不善和銀行系統脆弱性,也增加系統性金融風險和經濟下滑發生的機率。

這樣的警告並非空穴來風,外電報導,中金公司數據顯示,去年中國消費貸款的未償餘額近 40%,高達人民幣 6.8 兆元。加上佔中國家庭債務大部分的貸款快速成長,到 2017 年底,消費貸款把家庭借款推高至人民幣 33 兆元,自 2011 年以來已提高一倍多。

經濟學家擔心,若消費者開始忙著把收入拿去還款,家庭債務持續攀升恐怕會損害中國長期消費成長。信評機構惠譽表示,中國家庭債務的負擔很可能「抑制其他形式的可自由支配消費開支」,讓中國官方力圖讓經濟轉型為消費帶動的努力大受影響。尤其中國今年消費成長率已降至 8%,低於 2013 年的 12%。

更值得警惕的是,若消費者大規模違約,更會對金融機構的償債能力造成壓力,很可能引發新一輪金融危機。

國際清算銀行 (BIS) 對 54 個經濟體進行的研究發現,家庭債務長期以來對消費會產生負面影響,當借款高於 GDP 的 60% 時,這種影響會更為劇烈。儘管目前中國的比例還遠低於歐盟的 60% 和美國的 80%,惠譽表示,這種差距如果長期放任不管,很可能迅速縮小。{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