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據最新的日經採購經理人指數調查顯示,由於美中貿易戰惡化,亞洲地區製造商對未來幾個月的商業前景嚴重缺乏信心。

東南亞國家聯盟 12 個月內的未來產出指數 (The Future Output Index) 從 6 月的 63.9 降至 7 月的 63.5,這是該指數自 2012 年 6 月開始以來的最低水平。在 2017 年初之前,指數保持在 70 以上,但此後逐漸下降。今年,隨著美中貿易戰可能出現的跡象,信心指數進一步下滑。

「對全球貿易戰的擔憂可能會影響東盟製成品的需求,進而影響產量。」IHS Markit 的經濟學家 Bernard Aw 表示。

東南亞國家主要依賴貿易,製造商在全球供應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根據新加坡華僑銀行最近的一份報告,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受美國影響最大。

此外,該報告還指出,日本、韓國和香港等東亞經濟體更容易受到美中貿易戰的影響,因為它們主要向中國出口中間產品。

根據 7 月份的 PMI,台灣未來產出指數也從 6 月的 59.3 跌至 55.2,是 22 個月以來的低點。而韓國則創下 10 個月低點,來到 54.2。日本方面,也連續第二個月下跌至 58.1。香港從 46.3 降至 43.7,是自 2016 年 12 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香港受訪者表示,美中貿易緊張是導致悲觀情緒的主因。

相比之下,較不容易受到美中貿易爭端影響的印度製造商的指數從 6 月的 58.1 上升至 7 月的 61.1。

不過,就 7 月份貿易相關數據來看,貿易戰的影響仍然不明顯,大多數國家的海外需求仍有所擴大。韓國新出口訂單指數 (The New Export Orders Index) 為 50.1,台灣為 53.1,東盟為 50.7,超過一般水平。

資本經濟學 Krystal Tan 表示:「PMI 調查中沒有明顯的跡象表明,7 月初生效的美國對中國商品關稅對全球其他地區產生影響。」

然而,貿易戰不僅影響貿易量本身,也影響投資者對新興市場的信心。如果情況進一步惡化,今年晚些時候 PMI 調查的未來產出指數可能會進一步下降。{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