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

貨幣、能源、糧食,誰能掌握這三個,
往往就能掌握全世界。

上個月有樁併購大事:
德國著名藥廠「拜耳」〈Bayer,德股代號:BAYN〉
花了625億美元併購了美國的著名種子廠商-孟山都
〈Monsanto,股票代號:MON,現已消逝〉
〈美股市場,一家公司被購併後技術線圖資料就像人間蒸發了一樣,
怎麼找都找不到。個人猜想,
或許是因為公司下市後再也沒有責任對大眾公布股價訊息,
因此一下市後立刻把過往資料一併封存〉。

對於一般讀者或消費者來說,
可能覺得這些種子公司或者科學農業離我們很遠,
其實深深影響我們的生活...

這樁收購案是有條件的,歐盟當局要求拜耳,
把價值90億美元的「種子和殺蟲劑〈農業化學〉」業務
賣給總部同在德國的巴斯夫集團〈德股代號:BASF〉,
等到賣掉後才准買孟山都。
這個條件的目的,是為了讓拜耳不會壟斷種子市場。

〈簡單來說,為了因應超級大怪獸的誕生,
至少先約定怪獸要自拔兩顆牙齒,
當然也有一說,美國司法部刻意開了一個後門給拜耳與孟山都,
這樣才能順利合併。〉

這兩間公司我們都不太熟,
但對於重視食安的台灣人來說,
他們卻從根源處掌握了我們的食安,
而且我們還無從查起。
〈現在孟山都被併購後資料更少了〉。

為什麼這樣說呢?簡單介紹這幾家公司吧!

全球農藥肥料與種子是由六大廠商所霸佔
分別是
1.拜耳〈Bayer〉
2.孟山都〈Monsanto〉
3.陶氏化學(Dow)
4.杜邦(DuPont)
5.先正達(Syngenta)
6.巴斯夫(BASF)
首先在2015年12月時,
陶氏與杜邦已合併成「陶氏杜邦〈股票代號:DWDP〉」,
當時專欄文章也有特地寫了一篇介紹:
世界級化工巨獸誕生--杜邦與陶氏超大合併案,存在套利空間?
同時也是道瓊工業指數30檔成分股之一
目前權重排名第23,約1.78%。

陶氏杜邦公司目前的市值約1500億美元,
約4.5兆新台幣。

上圖為道瓊工業指數權重排行表

現在拜耳〈Bayer〉又把市佔比較低的種子部門賣給巴斯夫BASF,
自己吃了孟山都〈Monsanto〉,整個產業又進入新的局面。
上述介紹的6大跨國農業化工企業,
掌握75%的農藥市場與63%的種子市場。

拜耳和孟山都合併後,將會掌握這兩大市場超過25%的市占率,
成為全球最大農藥、種子供應商。

雖然拜耳通過歐盟和美國的「反壟斷法」審核,
並依照歐美政府要求,出售相關業務以降低市場重疊性,
不過很多人擔心這次的併購案完成,
會導致農化產品選擇變少,導致價格上漲或品質下降。

站在投資人的立場,我們比較關心的是:
「這會讓它變成好的投資標的嗎?」
聽起來似乎變成了寡佔,
那投資陶氏杜邦〈股票代號:DWDP〉或者拜耳〈股票代號:BAYN〉,
似乎可以得到不錯的利潤?

在繼續探討之前,
我們先來簡單介紹「拜耳」和「孟山都」。

拜耳與孟山都的邪惡聯姻

拜耳〈Bayer,德股代號:BAYN〉是德國大藥廠,歷史紀錄毀譽參半。
譽的地方是,他們發明了阿斯匹靈,拯救了世界無數生命;
但現在我們聞之色變的「海洛英」也是拜耳在西元1896年發明的。
當時拜耳〈Bayer,德股代號:BAYN〉認為這是一種能取代嗎啡的止痛劑,
它幾乎能治癒所有的疾病,又不會讓人上癮,
所以取名為「海洛英」〈德語中的英雄之意〉。
可是醫生開的劑量很低,又是口服,病人自然不會上癮;
但拿大劑量注射進血管就不同了。

很快的,就有毒蟲發現海洛因可以帶來快感,
因此海洛因的名聲慢慢下滑,
就變成我們現在知道的毒品了。

孟山都〈股票代號:MON已下市〉則一直都以農業科技著稱,
包括我們都曾聽過的「多氯磷苯」〈或者你聽過「DDT」?〉
還有糖精「阿斯巴甜」,都是孟山都的產品。

再來,就是它著名的「基因改造種子」。
孟山都的基改種子可以在三代之內擴大農作物的產量,
可是三代之後產量會銳減。

此時,已經習慣大產量又賺飽飽的農民,
就會想要再跟孟山都買種子。
這樣聽來好像還不錯?好像掌握了金雞母?
但如果孟山都真掌握了金雞母,
怎麼可能會同意讓拜耳併購、還從此不再用孟山都的名字?
就是因為產量反而過剩,拖累了整體農產品的價格。

這同時也回到前面說的:「購併後是否值得投資」的問題。

拜ETF的發明所賜,現在我們更容易瞭解農產品價格了。
有一檔ETF叫做「PowerShares DB Agriculture Fund」〈股票代號:DBA〉,
專門投資在玉米、小麥、黃豆等農產品期貨

年初至今,美股大盤上揚2.9%,這檔ETF卻跌了7.9%

而且不只是今年衰退,過去五年,美股大盤漲了66.44%,
這檔ETF卻跌了將近30%

而當農產品價格走低,農民賺得錢就變少了。
農民賺得錢變少,買種子、買農藥的錢也就變少了,
就以黃豆來說,目前已經快跌破十年來低點,
黃豆期貨報價為850.25美元。

上圖為黃豆期貨十年走勢圖

利用科技破壞基因,進而產生更大的產量

從這個角度來說,
孟山都一味刺激產量的方針是自食惡果。
所以,雖然併購案成真,市場卻沒買單。
拜耳藥廠的股價年初迄今仍然下跌了10.7%,
併購成功的消息沒有激勵到股價。

因此,雖然併購成功後的拜耳對整體種子市場的掌控度更強了,
但在農產品價格尚未回升的狀況下

股價要因此上漲看來還得等一段日子
或許有朋友會問:
那現在適合逢低布局嗎?

我們的想法是,
可以去選美國的強勢標的〈而且還有好多檔,科技類股最近漲很兇〉,
現階段不一定非得投資這個弱勢產業

另外給我們學到的一課,即便是成為該產業的前三強公司,
也不一定代表股票就會很強勢的上漲,
因為股票玩的是一個預期
如果公司明年或後年的獲利沒辦法比現在更賺,
那今年賺錢,股價一樣跌。

相反的,公司原本虧損,變成損益兩平,
股價往往就能漲上一大段。

【快速結論】
雖然併購成功後的拜耳對整體種子市場的掌控度更強,但在農產品價格尚未回升的狀況下,股價要因此上漲看來還得等一段日子。短中線不建議買進,除非你有作超長線的規劃與打算

本文獲「畢德歐夫」授權轉載,原文:控制糧食等於控制全人類~拜耳+孟山都已完成合併,全球種子與農業市佔率超過25%,農業化工巨獸誕生

作者簡介_畢德歐夫

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