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多半喜歡錢,天才瘋狂於賺錢一事更是常見;越是年輕,瘋狂追逐錢財的傾向就越濃厚。只要嘗到一次成功的滋味,任誰都很難抵抗它香甜的誘惑。英國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Issac Newton)有樁出名的軼事,他在1720年代投入股票投資,曾一時取得龐大的獲利,於是他增加了投資規模。但是炒到最後,他連本錢都賠光了。
經歷到破產的牛頓,在股市留下了這句名言:
「我能計算天體的運行,卻無法計算到(跳入股市的)人類的瘋狂。」(I can calculate the movement of the stars, but not the madness of men.)
數學天才的投資夢
牛頓購買的股票,就是被評為股市史上三大泡沫之一的英國南海公司。他反覆買了又賣之後,喪失了接近90%的財產,約合2萬英鎊。南海公司是從英國政府手中獲得西印度群島與南美地區獨家貿易權的公司,如果在新大陸發現龐大金銀財寶的話,就可以賺大錢;也因為人們這種期待心理,造成投資股市熱潮。
曾被認為最理性、最科學的牛頓,果然也只不過是一位會在股市裡向不理性行為屈服的弱小人類。處理完買來的股票之後,即便有獲利,只要那支股票持續上漲,心裡就會焦慮不安,人類就是這樣。
如果聽到別人獲得好幾倍的利益,相較下獲得較少利益的自己會嫉妒對方。不只是自己的財富增加,當然也包括想賺走別人的錢,這種想持續撰寫成功神話正是不理性人類的心理。可是當接近名為毀滅的泥沼時,人類會驚恐不已、搥打胸膛,這便是人類可憐的自畫像。認為「我是那例外的」人類傲慢,促使人類寫下無數的「不幸的股市投資歷史」。
有些人很會賺錢,是因為他比其他人聰明嗎?假設有人因為比其他人聰明,所以發明了可用機率解釋現實的數學模型,若他還產生「市場也能像數學公式一樣被準確地預測」這種傲慢想法的話,那他會變得怎樣呢?
過度槓桿會瞬間破產
勞勃.默頓在十幾歲時是股票投資狂。在他攻讀理工博士學位後,比起唸書他更喜歡觀察股票資訊牆,於是他轉到經濟系攻讀經濟學博士學位。他修改了當時做為股票選擇權評價模型代表的布萊克─休斯模型(Black-Scholes Model),創造出流行的衍生性金融商品評價模型。
華爾街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多不勝數,投資銀行有一陣子獲得了天文數字般的盈利。完成博士課程的默頓把自己的名字加上去,建立了布萊克─休斯─默頓模型,對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成長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麥倫.休斯(Myron S. Scholes)與費雪.布萊克(Fischer S. Black)一同開發了可測量股票選擇權與其他衍生性金融商品價值的「布萊克—休斯模型」,麥倫.休斯因其功勞於1997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布萊克則在1994年因癌症世逝,依照死後不得授予諾貝爾獎的傳統,遺憾地無法獲獎。取而代之,是由與休斯一起創建避險基金、「十幾歲時曾是股市投資狂」的默頓共同獲獎。
默頓建立了聚集當代天才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
LTCM),並獲得了很大的利益。他注意到30年期的新發行公債,與先前發行、還有29年6個月才到期的公債之間,存在非常細微的利率差異;亦即流動性高、人氣佳的新發行債權,會比已發行債權的利率要低,債權價格也較貴。
他看到這種情形後,便使用高達30倍的財務槓桿進行價差交易,彷彿用提高獲利的無風險價差交易技法(套利,arbitrage)就可以獲得全世界一樣。喜悅卻是暫時的,神向意氣洋洋的他射出詛咒之箭。市場不穩定與變動性增加,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曾被稱作天才避險基金,但這下子高報酬率派對結束了。他們瞬間破產,默頓個人投資的資產與一生累積而來的名聲全都飛了。
我們必須從這兩起例子中看出什麼呢?衍生性金融產品是靠時間存活的,每一秒都喜悲交加。人類可以準確地判斷出那一秒嗎?或許時間是在警告人類,下一秒的反轉會顯露出人類的無知。
「不可僅因為過去不曾發生過,就斷定那種危險不會發生在未來」是一句很單純的真理。投資的世界裡,風險的最大來源是時間。時間經常會讓人付出比起那東西價值更大的代價。
就算是被評價細微的風險,只要財務槓桿變高,便會遭遇巨大的損失。如果是繼續持有低風險現貨的話倒還好,但是有時效性、借太多錢買來的商品就會被迫賣掉。無論是在經濟或是人生裡,我們必須重視會促使「時效性與借錢」發生的風險因素並徹底管理。
{DS}
先設定目標才規劃投資計畫
「為了獲得更高的報酬率,再大的風險也必須承擔下來。如果想要爬上更高的山,就必須做好承受更大痛苦的準備。」
以上是我們認為最基本的投資原則。你不可能既是厭惡承擔風險,又期望獲得更多的報酬。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天才,在搞砸自己建立的投資公司之後,他從人生中領悟到了什麼嗎?
投資老手默頓的新關注事項是財務設計。他相信透過「目標導向式投資」(Goal-based
Investing)可以管理風險,也可以製造出穩定的現金流動。他強調現在不可以絕對地信奉理論與模型,堅稱模型不過是為了解釋這世界現象的道具;對他來說,模型只是投資的參考事項而已。
體驗過失敗後的天才,看世界的眼光確實變了。商品的報酬率再好,也無法保障過去優良的報酬率會持續下去。即便是經常往返同條航線的飛機,根據機長的能力與判斷,可能會是平安之旅,也可能成為一趟不幸之旅。購買基金的時候,既存的模範案例也只能當成參考而已。
如果問人們認為高齡化時代的最大危險因素是什麼,大家可能會回答:「在不健康的狀態下,沒有錢還活很久。」許多人想要長壽,但若是擁有的財產不多,想法又會不一樣,反而害怕自己活太久,所以規畫退休金很重要。如果向身經百戰的默頓請教如何規劃退休金,他大概會這麼說:
「有效率管理投資的基本法則是建立正確的目標,這就是『目標導向式投資』的概念。以退休金為例,管理個人資產的金融公司像是我們的退休金一樣,讓我們累積著一定的財富。更準確來說,最好的目標是退休之後提高固定收入,維持一定的現金流動。
目標如何訂定也會左右投資。假設現在年所得是6千萬韓元,退休後希望所得是現在的70%,那麼退休後需要的年金是每年4200萬韓元。如果國民年金或個人年金只能填補一部分金額,剩下的缺額就必須透過投資來解決。
你現在就可以決定該為了那個目標存多少錢,以及又要增加多少風險資產(股市)的投資比重。」
設立最低的保守目標,並為此而儲蓄與投資,這就是默頓的說明。對於日常生活繁忙的我們來說,他的說法可能聽起來很空洞,卻是正確的事情。他也補充,如果你已達成退休後所期待的目標所得,就該減少以股票為主的各種風險投資,只投資安全資產,因為準備退休金是為了維持退休的生活水準,不需要追加風險。他還這麼說:
「存款不夠的話,就該運用當下持有的房屋等資產。現在的所得,比未來把房子等資產傳給孩子更重要。如果你能夠把所持的房產流動化,藉此每個月獲得現金的話,就應該要積極運用。」
現金在手比傳家的房屋更重要
我們可以很正確地瞭解到,個人的財務設計之中,最有用的資訊是自己現在的所得金額、預想自己何時要退休、自己期待的目標所得是多少、為此該存多少錢等等。以這些為基礎,自己必須決定要多儲蓄,還是要降低目標所得。
運用反向房屋抵押貸款(Reverse Mortgage)也是個很好的方法。反向房屋抵押貸款為一種較特別的貸款形式。借款者以自己的住家為抵押品,金融機構則通常以按月給付的方式貸出款項。貸款期間借款者不必還錢,只有當借款者過世或出售抵押品時才需要還款。
積極讚賞這種制度的默頓,當他面對即便是一個小房間也想傳給子女的韓國父母的心情,他又是怎麼說呢?
「這世上許多人很缺錢,因而把錢當作可以購買物品的工具。在韓國,不管你再怎麼省,也必須支付醫療費用或發紅白包。你也很難向已另組家庭的子女們伸手要錢,我能理解這是因為孩子們為了討生活也都快喘不過氣來了。
但是你能傳給孩子的不是房而是你的平安。比起留棟房子給孩子,我認為你健康又幸福地生活,才是對孩子來說最大的禮物。這正是目標導向式投資的價值。」
韓國政府推出的活化住宅年金對策「我家年金三項方案」, 是為了銀髮族而準備的金融商品,三項方案分別為:房屋抵押貸款償還型住宅年金、固定利率抵押貸款預約住宅年金、優待型住宅年金。
實行上是以住宅為擔保品,向政府借錢來償還家庭債務(最多可領取7成),剩下的錢(3成)則是從指定年齡開始領取的年金。當房價上升時,日後償還完住宅年金後可以向政府收取差額,但是房價下跌時,年金也不會因此減少。如果有人向政府房屋抵押貸款,卻為了償還貸款而想要再賣掉房子,這時若是採用住宅年金商品,亦可加強居住安全和提早做好退休生活計畫。
過去不動產急漲的時期,人們會因為對市價差額的期待而置產。在這不斷上升的不動產市場裡,如果還有人覺得很難賺取市價差額的話,加入這種商品也是不錯的選擇。
默頓進一步強調成熟投資者應有的態度:「人們要設定退休後的目標收入,規劃符合個人的退休計畫,那麼自然會區分出安全資產與風險資產。當人生發生重大變化,隨之調整適合的目標,改變相稱的投資計畫就行。獲得自己想要的退休所得方法只有3個:工作久一點、多存一點錢、多承擔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