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昨 (9) 日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表示,未來 10 年中國能保持 6% 的年均 GDP 增長率。到 2025 年,中國會成為第 2 次世界大戰後第 3 個從低收入行列步入高收入行列的經濟體。此前兩個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經濟體依次是韓國和台灣。

香港《文匯報》報導,林毅夫表示,到 2025 年,全世界將有 39% 的人生活在高收入經濟體中,較之現在會翻番。到 2030 年,中國有可能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即使是考慮了匯率因素,也是如此。屆時,中國每年將貢獻全球 GDP 增量的 30% 以上。

1978 年中國開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迄今已經 40 年。林毅夫說,1978 年中國人均 GDP 為 156 美元,當時世界平均數為 490 美元。當時,80% 的中國人口生活在農村,84% 的中國人口生活在「1 天 1 美元」的國際貧窮線下。

他表示,1978 年到 2017 年間,中國 GDP 年均增長 9.5%,貿易額年均增長 14.8%,「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增長和開放的表現」。2009 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 2 大經濟體。2010 年,中國超過德國,成為最大出口國。2013 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貿易國。

林毅夫稱,從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現代化社會的中長期目標而言,中國正在走上一條新的發展之路。他堅信,在接下來的 10 年當中,中國能夠保持 6% 的年均 GDP 增長率,「這也是能滿足中國政府和人民各方面目標的增長率」。

中新網報導,林毅夫認為,中國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短期內建立起一個比較小康的社會。中國需要消除剩餘的貧困人口。不僅是中國政府,包括公司領域方面都要為此目標作出貢獻。

其次,避免金融危機。中國政府採取一些措施,把槓桿率往下降,這樣中國可以達到軟著陸。

再次,改進環境問題,實現綠色發展。中國必須通過綠色發展來找到平衡,中國經濟會實現進一步開放,中國的國內經濟可以更多的受益於全球市場,與此同時中國國內經濟的增長也能夠為世界帶來機會,打通國內需求和國際需求。

最後,中國經濟需要實現包容性的增長。為此,中國需要進一步的深化改革,同時還要進一步打造現代化的基於法制的社會。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