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故事



編按:曾經是紙醉金迷的月光族,對理財一竅不通,《終結零存款──上班族這樣存,不靠老闆照樣年年加薪》作者郭莉芳從大學剛畢業時口袋一毛不剩的月光族,因轉行到財經媒體後,藉採訪機會練功,一步步充實財經知識,靠零存整付與基金投資,年年幫自己加薪,近年來更轉型為專業的理財講師,向一般大眾推廣基金、保險、年金知識。

大學時代的我必須要靠打工來養活自己,當過時薪65元的咖啡店員,也當過時薪400元的家教老師。因為是打零工,收入不穩定,生活稱得上克勤克儉。當我大學畢業後,開始領到一整份月薪的時候,當下那種「以前捨不得花的、現在終於可以放膽買」的心情大大解放。

因此,畢業後我當了2年的月光族,買東西毫不手軟,每到月底帳戶就空空如也。我其實很感謝那段歲月,一點也不後悔。因為那兩年的光陰讓我理解到自己花錢的潛力,以及每到月底沒錢、那種省錢度日的耐力,原來我能屈能伸,彈性這麼大,可以1天花掉幾千元,也可以1天花不到100元,1條白吐司吃1個禮拜。

月光族歲月成了立志理財的養分
靠2招強迫自己把錢留下來
千金難買早知道,我很慶幸月光族生涯才2年我就覺悟了,從此努力學習把錢留住的方法,為了怕不小心花掉,還強迫自己零存整付跟定期定額基金來儲蓄。

存錢第1招》零存整付
發薪隔日就扣款,讓自己「花不到」
年輕時候的我屬於「戶頭裡有多少、花多少」的個性,深知自己無法剁手指不敗家,最好的方法就是當薪水一入帳,就把錢扣走。我的存錢第1招,就是「零存整付」(詳見名詞解釋)。當時我的月薪2萬8,000元,每月5日入帳,我就設定每月6日自動扣款3,000元存到零存整付戶頭。每個月初就被扣走3,000元,等於減少10.7%,經濟有從此陷入拮据嗎?答案是:「並-沒-有」。

名詞解釋_零存整付

全名為「零存整付儲蓄存款」,是指每個月指定一天,固定存入一定金額的本金,然後將本月的本金加利息滾入下一個月的本金中,因此第2個月之本金會包括第1個月本金及利息,合併第2個月新存入的本金計息,依此類推。到期後,則可以連期滿後的本金加計複利利息一併提領,亦可再約定整筆存入整存整付的定存中。
目前金融機構開辦的年期最多有6個月、9月期、1年期、2年期、3年期等5種,有的銀行則只承做1年(含)以上的期間。

消費就是這麼奇妙,有錢可以多花,沒錢只好少花一點。當我每個月5日薪水入帳、設定6日自動扣款後,我依然是到了第4週,帳戶就剩幾百元;但跟過去不同的是,每個月我已先存下了3,000元。

當我當上財經記者後,我才認識富人的存錢公式:「收入-儲蓄(理財)=支出」。年少時的我並不懂這種專業知識,但當我體認想要脫離存不了錢的命運,就一定要有所改變後,於是踏出「零存整付」的第1步,翻轉月光人生。

存錢第2招》記帳
簡單方法記錄開銷,替荷包抓漏
當時的我曾感到納悶,因為月薪扣除零存整付3,000元,再扣除房租6,000元,每個月還有1萬9,000元可花用,等於每天有超過633元可以花,明明我真的沒有花什麼高貴的消費啊,好冤枉啊!為什麼我依然到月底的最後一週,戶頭就領不出千元整鈔呢?錢到底怎麼花的?

於是我要求自己把每天的消費記錄在行事曆上,方式很陽春,就是拿那種小小本的行事曆,一個跨頁會有一週日期的那種本子,每天早餐、午餐、晚餐或是其他消費都記下來,如果當天忘了記,之後就憑印象來記錄。

即使沒有筆筆詳細記錄,但當我月底用計算機總結開銷時,便發現:不得了,我竟然有「把錢花到精光」的天分,該怎麼辦?自認飲食不會大吃大喝,已經無法更精省的我,開始把每一筆衣服、鞋子、包包或是配件的消費明細加總後,揪出真凶了!原來我花在這些消費品上的錢竟然超過1萬元。

驚嚇之餘,我又去銀行申辦了一檔基金定期定額扣款5,000元,道理很簡單,既然我狠不下心來不亂買,就只好從月初就把錢扣走,讓我花不到!

{DS}

手寫記帳1年多後,我進化到用Excel來記錄開支。但電腦技能不高的我,只用很簡單的方式記帳,這套方法一直用到現在,已經用了超過15年,一點都不難(詳見圖1)。

我的Excel表欄目只有6個:日期、說明、支出、消費、其他開銷、收入。要特別說明的是,「支出」跟「消費」有什麼不同?對我來說,被列入「支出」的項目是必要性支出、一定得花的項目,例如伙食費、油資、交通費;「消費」則是非必要性開銷,即使不買也沒關係的,例如衣服、鞋子、包包等,沒有這些東西,日子依然過得下去。

另外,其他開銷則是指非週期性的必要支出,例如買保養品、搭車返鄉車票、給父母紅包等,就會被我列入這個項目。

而「收入」並非是指固定的月薪,而是指零星的額外收入,例如上電視通告費、演講費等,算是收入小確幸之一,如果當月有多幾個通告,我就會稍微放縱自己搭計程車趕通告,或是多買一、兩件喜歡的衣服做犒賞之途。重點是,因為是額外的收入,因此即使花掉了一些,依然無損我的儲蓄率。

記帳大約1年多後,我大約可以掌握單身時期的我,支出可以控制在7,000元以下、消費可以控制在6,000元以下,兩者相加以不超過1萬3,000元為上限。若當月我有返鄉計畫,代表會有多一筆來回車資的開銷,早年搭火車或是客運,來回一趟車資在1,000元上下,自從有了高鐵後,車資就增加為2,700元上下。那麼,我當月就會自己在「消費」時稍微克制一點,想買的時候克制一下衝動,省下來作為「其他開銷」的預算。

雖然我的記帳方式非常簡單、分類也不多,但依然可以達到「控管」的效果。

對我來說,記帳的最大好處是讓我知道錢的流向,進而訂出每一種支出項目的花費「上限」。舉例來說,單身時期的我開銷控制在每月1萬3,000元以下、結婚當媽之後,多了小孩子的開銷,我會控制在每月2萬元以下。如果當月超支了,下個月碰上想做「消費」這類非必要、不買也無損生活品質的行為時,我就會自我提醒:上個月花太多,這個月要省一點,自動取消想買的念頭。

{DS}

定期定額+單筆波段操作基金
最多一個波段可賺40%
隨著職場上一路加薪,例如從2萬8,000元加到3萬2,000元後,我把零存整付的金額從3,000元提高到5,000元,也開始強迫自己用5,000元扣款買基金,從存死錢,邁入投資理財之路。

很幸運的是,當我從1998年開始投資基金以來,直到2000年科技泡沫前夕,基金績效都是賺多賠少,更堅定了要認真學理財的信念。

入職場的前2年我毫無積蓄,慶幸的是沒有負債,之後的3年我用力追趕,靠零存整付與定期定額投資,在27歲存到第一桶金。當時我是這樣做的:

做法1》
零存整付轉定存,累積投資本金
在1999年以前,定存利率還有5%以上,等於是10萬元的定存,每年可以收超過5,000元的利息,直到2000年發生科技泡沫後,定存利率才急轉直下。

當我透過零存整付來強迫儲蓄,同期間也開始定期定額買基金。零存整付1年期滿後,我會直接轉入1年期定存續存,每一年會多一筆6萬元的定存。這個方法執行2年後,透過記帳,我也能把每月開銷控制在一定範圍內,我就把全部的可運用資金投入基金中,每月扣款3檔共1萬5,000元,每一年的報酬率超過10%。

做法2》
滾入基金投資,停利不停損
當時的我不懂停利,更不懂停損,碰到科技泡沫後,基金由正轉負,一路從虧10%、20%,最慘烈的電訊基金甚至虧損達70%。典型散戶如我,遇到虧損的第1個月還能忍受、第2個月繼續催眠自我,到了第3個月,就停止繼續扣款了,因為不想愈賠愈多。

這是最糟糕的一件事:高點不贖、低點停扣,紙上富貴有如滄海桑田。之後,我又把資金轉入零存整付,但受到市場不景氣的影響,定存利率從2001年摔破5%後,就再也不回頭了。

科技股災大約維持了1年多,雖然停止基金扣款,但我依然持續關心基金帳戶價值變化,當我發現虧損從40%,收斂到35%、30%時,代表市場已經止跌回升,我就重新啟動定期定額扣款計畫。

在市場起飛的時候,只要開始投資,績效很快就會看到正報酬。而我在2000年轉換跑道到財經雜誌上班後,開始密集接觸各種投資訊息,我也開始試著單筆做波段投資,一開始從每筆5萬元開始試單,只要選對市場,每筆至少有10%的報酬。

投資了幾次有信心後,我就維持每次單筆進場以10萬元為單位,這樣的方式是讓我自己很清楚在每一次獲利出場後知道「淨獲利」是多少。

舉例來說,拿10萬元投資A基金,網路銀行對帳單顯示獲利12.8%,當我決定贖回,在扣除相關的銀行信託管理費、贖回手續費或其他費用後,可能入帳金額剩下11萬2,000元,若再扣除當初的手續費2,500元,等於淨獲利只有9,500元,實際報酬率僅9.5%。

之前在科技泡沫慘賠的經驗教會我:不要貪心,有賺就跑。單筆投資只要獲利超過15%或是20%我就贖回,雖然事後證明,那檔基金持續上漲,但我並不覺得可惜,對我來說,用10萬元賺到2萬元,約當半個月的薪水,就心滿意足。

不過,當操作順遂,胃口會被養大,我的停利點也慢慢地往上調高至25%、30%。對於單筆投資的市場,我會選擇已經定期定額一段期間的基金,原因是長期投資,比較能掌握這一檔基金的淨值變化,例如該檔基金的淨值大約是在20元∼35元間,只要市場跌,淨值掉下來,我就買進,到達預設停利點,就賣出,同一檔基金也可以來回波段操作,獲利最多的當屬礦業基金,一個波段可以獲利40%。

{DS}

只買保障型保險
年繳保費控制在3萬元以下
因為自認投資屬性很積極,因此我並沒有用儲蓄險來存錢,我認為保險就是把保障做足,用來抵禦風險的工具。以我的保險組合來看,我只有買終身壽險、定期醫療險、癌症險、意外險與定期殘扶險,年繳保費控制在約3萬元以下。

媒體業說真的加薪速度並不快,但我靠投資來幫自己加薪,每一年多個幾萬或是10來萬元的收益,對我來說等於是年終獎金多了一份,差異只在這一份不是老闆給的,而是我自行打造的年終獎金。

不管你是哪一種理財方法幫自己加薪,只要找到適合、操作順手的方式,任何一個時間點起步都不嫌晚,最怕的是你一點都不想改變,一方面抱怨薪水不漲,一方面卻無法節制消費,錢永遠都不會留在你身邊。

四寶媽的精省育兒法寶
很多人聽到我有4個小孩後都超驚訝,認為在台北市要養4個孩子負擔很大吧?的確經濟壓力不小,不過,我向來用精省的方式養孩子,花費不如想像中的高。以下分享2個精省法寶:
法寶1》孩子4歲前讓公婆帶,1個孩子至少省72萬元
因為先生是獨子,婚後我與公婆同住,好處是因為先生負責賺錢養家,已退休的公婆也願意幫忙帶小孩,但我卻沒有因此多付出成本,自動併入先生給婆婆的家用費中。我有算過,光是保母費,1個小孩一路到4歲上幼稚園中班前,總共可以省下至少72萬元的保母費(1萬5,000元×12月×4年),我有4個,代表總共可以省下288萬元。

法寶2》接收好友的二手物資,省錢又好用
小孩子成長速度很快,衣服頂多兩年就不能穿了,對玩具也很容易喜新厭舊,因此,凡是孩子們的衣服、玩具、故事書等,我都會主動向身邊的朋友募集,穿不下、用不到的歡迎分贈給我。有了二手物資,不夠的再去買新品,4個孩子加起來,一年也可以省下幾萬元。(文◎郭莉芳)

小檔案_郭莉芳

本業:Smart理財講堂負責人
年紀:6年級前段班
節流方式:靠零存整付與定期定額買基金,單身時期將儲蓄率維持在60%以上
理財成績:畢業2年都是月光族,之後3年內透過強迫儲蓄與投資,27歲存出第一桶金

延伸閱讀
小薪族每月只能存千元》善用小額定存 滾出第一桶金
靠3本筆記 擺脫月光族

本文獲Smart月刊授權轉載,原文:從月光族到一次養四寶 她學會投資自製年終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