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標題,或許讓你傻眼,難道是請大家別看了嗎?當然不是,只是希望大家不是認同我「這個人」,而是認同「我的看法」。閱讀文章,其實比較能區分「個人」和「看法」,但在投資上,大家都是先相信這個人,然後不管他說什麼,都會完全相信。很多人在股市賠錢,都是因為這是我的「好朋友」告訴我的明牌。
一般投資人沒有能力去研究每家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或是學習個股進出的技術分析,只希望靠打聽來的明牌,做為投資獲利的捷徑。很多人對電視上的投顧老師所推薦的明牌或許還有些戒心,但對親朋好友報的明牌卻輕易採信,就是因為彼此之間有信賴關係。但是,他們有義務幫你賺錢嗎?既然沒有,你又何必因為相信他不會害你,就相信他報的明牌呢?此外,他們多半不會告訴你什麼時候該賣。結果,常常買完之後確實有漲,但卻沒來得及賣,從此長期套牢。
在投資理財的路上,千萬不要相信投顧老師,也不要相信親朋好友,那麼總該相信專家了吧?「共同基金」的發明,就是因應投資人的這種需求。你對基金經理人的信賴,不是來自你和他的私人關係,而是來自他過往的績效,但基金銷售時,都有一句警語:「基金公司過去的績效,不保證未來的收益。」不是嗎?
買基金,更多時候其實是你相信跟你「似乎」很熟的理財專員的推薦。很多人買基金賠錢,也常說:「我跟那個理專很熟啊!所以他推薦什麼,我就買什麼。」這又回到那個最基本的問題,你相信的是理專「這個人」,但你真的了解他賣的「基金內容」嗎?要了解台灣股票都已經很難了,更遑論其他國家、其他市場、其他產業,甚至是其他金融商品的基金了。
我有一個大學同學在國內某大集團負責投資,手握資金超過百億。二○○八年金融海嘯前,很多理專跟他推薦雷曼兄弟連動債,但他都沒買,因為他完全看不懂這些連動債的具體內容。連他這種投資專家都不懂,我就不相信後來這些受害者是因為了解這些商品才買,而只是因為相信理專就買了。
只有性命和你休戚與共的專家,你才可以相信他,像開飛機的機師,或是開車的司機。投資理財上,不會有人和你是生命共同體。
本文刊載於商業周刊1577期,原文:投資,請勿相信任何人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