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

肚子餓的時候什麼都好吃,多頭市場也是一樣。

存股需要龐大的本金

如果想要當個只買不賣的存股族,首先要有足夠大的本金或是一份高薪又穩定的工作,否則很難堅持下去,因為資產累積的速度會慢到幾乎沒感覺,除非我們能吃下安眠藥,安心睡個10年,或是買在非常低的價位。

讓我們用虛構的故事來解釋這個觀點:

有四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姑且讓我們稱呼他們為甲乙丙丁。這四位好朋友雖然來自不同的原生家庭,學經歷也都因為各自能力的不同而大相逕庭,不過由於他們相當信賴對方,因此很容易取得共識。今天,恰巧他們都踏入職場滿一年,四人正開心的聚餐,突然乙開口說話了,他想要來個兄弟間的比賽,一場投資比賽。

比賽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每個人必須拿出一筆錢來投資,但在這過程裡面,不允許有賣出的動作,而且每個人的投資標的都必須相同,然後分別在一年後、十年後及二十年後公布成績,由獲利金額最少的那個人招待大家吃頓高級的法國料理或是來趟豪華遊輪之旅。

這場比賽其實只是在比較誰投入的資金較多,雖然他們是好兄弟,但為了比賽樂趣,他們從這一刻起,不再提及各自的金錢運用方式,以免透露太多。不過身為故事的說書人,讓我來偷偷告訴各位,他們四個好朋友的資金分配,然後大家花個一分鐘思考或是計算一下誰是最後的勝利者吧。

甲在正式踏入職場那天,他那有錢的老爸就給了他一張一千萬元的支票,跟他說可以自行運用,所以他打算拿這一千萬元作為本金,至於自己工作的錢當然是全部花光,好歹月光王子也不是白叫的。

拿到美國文憑的乙,幸運的進入了一間跨國企業,也因為能力突出而受到上司的賞識,在短短的一年裡就晉升為年薪百萬一族,熱愛旅遊的他為自己訂下了每年存下50萬元的目標,並打算每年把這50萬元投入比賽中。

選擇留在家鄉工作的丙,雖然拿著一張稱不上光榮的文憑,但剛好就是這張文憑,讓他得以進入一間傳產公司,年薪40萬元雖稱不上優渥,但至少他本人挺滿意的,因為比22K好太多了,另外,留在家鄉的好處是花費少,讓他能夠在第一年就存下了30萬元,因此,他打算複製這個經驗,每年將30萬元投入比賽裡。

而選擇到都市打拼的丁,雖然都市的起薪相對較高,但花費同樣驚人,年薪50萬元的他,省吃儉用也只能存下10萬元,雖然他知道這樣的條件實在很難贏得比賽,但也不想壞了兄弟們的興致,所以仍決定努力在每年存下10萬元,好讓比賽能夠持續進行。

看到這裡,相信誰是優勝者應該一目了然,不過這四個好朋友的獲利究竟差距多少,就由表一來告訴大家吧。月光族的甲憑藉著老爸的資助,毫無懸念地取得優勝,其餘三個人則是連甲的車尾燈都看不見。除非甲放水,等到第11年時,他才準備開始投資,那麼優勝者才有可能換人當,而在這20年裡面,甲可以繼續開心地當著他的月光族,逍遙自在的過日子,而另外三位好朋友則必須有「計畫」的過生活。

表一:存股比賽

{DS}

這個故事的結局,就跟本文開頭提到的一樣,如果沒有龐大的本金,存股就只是存心安(心酸?)的而已。

姑且不論靠爸族的甲,我們來看看人生勝利組的乙好了,出社會第一年就有百萬年薪,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但即使乙有這麼優渥的先天條件,想要達到財務自由,至少也得努力個23年才行,因為直到第23年,乙的現金股利才能達到103萬元的水準(即便用年支出來考量,也得等到第15年才有54萬元)。

雖然乙在這過程中或許有機會升遷及加薪,可是這也意味著,財務自由所需要的金額就不只是100萬元,而且除非乙的薪水真的增加了,或是投入的資金更多了,否則這輩子永遠別想在這場比賽中獲勝,因為就算這場比賽持續個100年,乙還是會落後甲1千萬元,但是誰有把握能夠活超過120歲呢。

再從另一個角度思考,甲光是第一年的現金股利就已經是乙所投入的全部資金,甚至是丁的年薪,也就是50萬元。而這兩位想要達到甲「第一年」現金股利的水準,分別需要等上15年及37年,當好不容易達到甲「第一年」的水準時,比賽也準備結束了。

存股需要持續不斷的毅力

存股因為簡單所以風行,但真相並不那麼簡單,能成功存股的絕對不會是一般的小資族,因為當空頭來臨時,這些人往往會成為第一批受害者,因為他們領取的股利跟帳面虧損不成比例,如何有勇氣跟別人走不一樣的路,又怎會有多餘的資金,能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呢?

其實,故事中的四位好朋友,正好反映著現實社會的組成,

甲好比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
乙當然就是那一路順遂的人生勝利組,
而丙跟丁則是為數眾多的普通人。

雖然丙跟丁兩位被迫?參加了這次的比賽,但礙於比賽規則,他們因為在期限內不能將股票賣出,甚至還得持續的投入資金,所以他們並不會被空頭洗出場,雖然獲利金額不如甲跟乙多,但總歸仍然是獲利的。

至於沒有參加比賽的我們,是不是有足夠的勇氣跟信心能夠安然度過空頭市場,沒有實際經歷過的話,建議還是不要太過高估自己為妙。

{DS}

照慣例出賣一下我那些朋友,恰巧,我有兩位朋友也被報導裡常出現的,那些存股的成功故事所吸引,進而投入市場的懷抱,不過這兩位目前都已經放棄存股,而是各自走向不同的道路。讓他們放棄存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資產累積的速度不如想像中的快,加上他們的字典裡沒有耐心這個名詞,也就是上述兩個存股需要的特質,他們都不具備,放棄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

接下來,讓我們來談談他們的前世今生,試著從他們身上學習。

朋友A在剛出社會時,看到報章雜誌的存股勵志故事,所以向父親大人借了100萬元,買了10張中華電信,當年度領到了4萬多元的現金股利,在那之後,朋友A看見同事的華亞科股價以驚人的速度飆漲,再看看自己手中的中華電,最後他將中華電盡數出清,轉而投向華亞科的懷抱。

朋友B則是經由同事分享,知道了存股的好處,於是就跟著買進同事推薦的股票,開啟了他的存股人生。很不幸的是,因為他進場的時間晚了,買進的股價幾乎都是歷史高點,而且買進的公司或產業也都開始走下坡,於是乎,他被套牢了。忍痛砍掉部分虧損的他,決心開始鑽研並尋找價差的機會。

朋友A領到的4萬元其實不算少,因為這100萬元的本金並不是他省吃儉用存下來的,而是家人的無償借貸,可是因為那些勵志故事的主角們,領到的股利都動輒數十萬元,相比之後令他感到絕望。再加上周遭的人居然獲利那麼多,而自己手中股票的價格卻紋風不動,所以想也沒想就放棄一開始的計畫,而開始追逐明牌之路。

朋友B則是單純高估了自己的膽量,也沒有養成自己選股的紀律,而是追隨著別人的腳步,所以一旦面臨帳面虧損時,根本沒有信心能繼續存股這件事。

姑且不論他們的方法對或錯,讓他們絕望的,就只是因為他們高估了存股的威力,也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因為覺得存股很簡單,就毫無準備的進入戰場,也因為這樣,最後只能黯然退出前線。

存股並不能變成有錢人,只有交易才會。

除非我們家大業大,否則不要過度期待存股能夠翻轉自己的人生,充其量,存股只能讓我們過上穩定的日子,如果沒有這樣的認知就貿然進入市場,那就得夠固執才行,否則追求的將不是財富,而是全身而退的機會。

上述故事中所使用的投資方法,正是近年來最流行的存股,而且是最「實在」的存股方式:每年投入資金,並將現金股利持續投入,過程中不作任何賣出動作(所以完全不需要考慮帳面損益),運用複利的概念來增加資產。

帳面獲利不過是個假象。

本文獲「小小書僮奇幻日誌」授權轉載,原文:存股並不能變成有錢人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