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2017年臺灣的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從1月見到2.24%的高點後就一路下滑,數據上看到臺灣的物價非常穩定,卻跟一般民眾的實際感受有著很大的落差,究竟是人民太敏感?還是政府統計取樣上出現問題?

所謂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就是政府將一般民眾主要支出項目,進行市場物價調查,然後再依照一定的權重,計算出當個月的物價指數,進而換算成年增率。

所以,如果政府在商品調查項目的取樣上有偏差,就很容易讓消費者物價指數偏離市場實際狀況。

舉例來說,政府在人民居住支出部分的權重約18%,但竟然是以市場租金價格,作為計算人民居住消費標準,完全無視臺灣自有房屋高達8成以上,房貸才是許多人居住上的主要支出,也因為近10年來,房租漲幅遠低於房價漲幅,因此這樣計算出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幾乎完全忽略倍數成長的房價,對於人民房貸消費支出的壓力,如果政府認真依照租屋及購屋比例進行消費統計,臺灣還能得到如此穩健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嗎?還能讓央行據以維持低利率的資金環境嗎?

此外,食品蔬菜及油價等品項的價格波動,往往是一般消費者最在意且最無法避開的消費支出,然而政府卻習慣用排除食品、能源等號稱容易短期波動的項目,來作為評估通貨膨脹的基準。

官方的說法是這樣才能看出物價的真正走向與趨勢,但每個人每天都要吃飯,卻可能隔了10年才買一輛車,結果政府在考量通貨膨脹等利率政策時,卻排除與人民最有關的消費項目,也難怪政府桌上的數據,老是跟人民的實際感覺有落差。

除了物價指數以外,幾乎全世界的政府,都把GDP年增率跟經濟成長劃上等號,彷彿政府只要全力追求GDP的成長,就能保證人民在經濟成長的環境下,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因此,貢獻了上億新台幣GDP數字的恆春機場,整年只有768運輸人次,也成為民眾練習瑜珈(氣功)的好地方。竟然還有官員提出,增建第二條跑道的政策建議,這絕對符合政府追求GDP成長的邏輯,但若政府有把稅金當自己的薪水看,就該知道旅客量連目前運量都無法滿足的需求,有可能因為機場多了一條跑道,就突然想坐飛機到恆春觀光?

恆春機場是個案嗎?最近剛通過的前瞻計畫中,預計投入千億新台幣延長高雄捷運系統,然而根據交通部105年的調查,高雄民眾外出公共運具市佔率僅9.3%,遠低於台北43%、基隆39.8%及新北的33.8%,反觀高雄每千人擁有將近700輛的摩托車則是六都最高,此時把1,033億花在延長人民還不太習慣去使用的捷運上,還不如把錢用在增加公車路線及班次密度、補助一定時間公車免費,以及在現有捷運站增加機車停車位等政策,慢慢培養高雄市民利用大眾交通運輸系統的習慣,但這樣比較合宜的漸進式方法,就不能讓政府得到快速增加GDP數字,向人民展現「拼經濟」的成果。

這樣與人民所需逐漸脫節的政府,真的是以民為本的政府嗎?

作者簡介_dolin66

民國66年出生,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畢業迄今均從事房屋建築管理工作,曾完整參與上億元之集合住宅興建作業;更於房價高檔盤旋時賣屋,獲利達數倍以上,是一個從蓋房、買房、賣房到租房皆有完整經歷的房地產工作者。同時也是個賺取被動收入的投資者,著有「房市泡沫來了!我該逃命,還是逢低搶進?」及「預售屋全攻略」一書。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dolin66
個人Blog:http://blog.xuite.net/dolin66/wretch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