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人工智慧 AI
圖片來源:dreamstime

今年以來金融科技是熱門的話題,其中的機器人理財或智能理財更是多家金融機構爭先推出的新服務,特別是很多這類的服務都標榜著可以快速地幫投資人找到適合的投資組合。

能夠運用科技幫忙投資人來建立投資組合當然是很好的事情,我也很樂於見到現在終於有些金融機構會開始把投資的焦點放在投資組合中,而不是只銷售單一的產品,但是設計投資組合是一項很專業的事情,並不是隨便把幾檔基金放進去就叫做適合的投資組合。

近日看到報紙上的一個新聞寫著,某家銀行推出了新的AI智能理財服務,標榜能夠一秒鐘就幫投資人找到適合的基金投資組合,強調能夠讓客戶「賺多賠少」,既然這麼厲害我就很好奇的看了一下新聞內容。不看還好,看了差點就要昏倒。怎麼說呢?

裡面舉了一個例子,以某風險程度的人來說,投入50萬元,為期3年,希望達到75萬元的目標,試算結果得到的投資組合是:

美國市場40%
大中華市場5%
生技市場5%
美國高收益債券50%

這樣的投資組合很明顯就可以看出有很大的問題,首先,投資組合的基本概念就是要分散風險,而要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投資組合裡面的資產彼此之間的連動性盡量要低,用財經專業術語來說,就是彼此的相關係數要低(相關係數最大值為正1,最小值為負1),且最好是負相關,這樣才能夠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

上述這樣的投資組合,90%的資產都集中在美國市場,如果彼此的相關係數很低倒還沒有關係,否則就會失去分散風險的效果。接著,我們就來看美國股市(VTI)與美國高收益債券(JNK)的相關性,從下表可以清楚看到,兩者的相關係數為0.55,是正相關且相關性不低,意思就是當美國股市下跌的時候,美國高收益債券跟著下跌的機率也會不小,這樣的投資組合很難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

{DS}

如果我們把高收益債券換成美國債券,可以看到兩者的相關係數變成-0.16,這是負相關,也就是說,當美國股市下跌時,美國債券不僅比較不會跟著下跌,甚至還可能上漲,這樣才能夠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

再來,新聞中還講到,該銀行的智能理財是採用諾貝爾經濟學獎馬可維茲(Markowitz)的「效率前緣(Efficient Frontier)」為基礎所試算出來的結果,這個理論是說,在相同的風險之下,能夠找到一個報酬最好的組合;或是在相同的預期報酬之下,能夠找到一個風險最小的組合。

現在好像大家都會把馬可維茲的「效率前緣」理論搬出來,顯示自己的智能理財好像是很厲害,能夠達到這樣的目標當然是好事,但如果這個智能理財真的是運用馬可維茲的「效率前緣」,那麼顯然這個系統還不是很智能,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我們還是用剛才的例子來跑一下效率前緣,從下圖可以清楚看到,只要將美國高收益債券換成美國債券,效率前緣的線就會明顯地往左上方移動(越往左上方表示效率越好)。這個意思就是說,換成美國債券的投資組合比原先的投資組合更有效率,在原先投資組合的風險(大約是每年8.69%)之下,投資組合的預期投資報酬率就能夠從每年9.84%再提升到11.36%,明顯比原來的投資組合更好!

看了新聞中所介紹的銀行智能理財所跑出的投資組合,不禁會讓人懷疑,這真的是運用投資組合理論所開發出來的智能理財?還是只是為了銷售基金所包裝出來的行銷工具呢?

本文獲「副總裁的理財日誌」授權轉載,原文:是智能理財?還是行銷包裝?

作者簡介_詹姆士

「好的投資行為,可使每年投資報酬率增加1.5%,我期盼透過文字的分享,幫助大眾改善自己的投資行為,達到人生重要的財務目標。」

陳志彥,阿爾發金融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臉書專頁「副總裁的理財日誌」版主。 從事銀行、證券投資及保險等相關行業,已有近二十年經驗,具豐富學術基礎及實戰經驗,經常受邀針對兩岸金融發展趨勢發表評論。

經歷:花旗銀行集團副總裁、台新銀行財富管理副總經理、法商巴黎銀行副總裁。

著作:《化繁為簡的逆思投資》、《錢的分配術》、《我被中國金融業嚇到了》等書。

臉書專頁:「副總裁的理財日誌
個人部落格:「副總裁的理財日誌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