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的高速經濟發展促使中國能夠從傳統的工業社會轉型至消費經濟。除了經濟轉型外,中國科技方面發展速度也相當驚人,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和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ML)均是近年科技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值得投資者關注的是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中國政府希望能夠集合跨越不同範疇的能力,為中國社會創造價值,拉動經濟增長引領全球趨勢。高盛評估,以中國的能力,中央政府在2030年可以成功打造總值1萬億的「智能社區」有效率地改善未來20年的民生和生產力。
鑑於過去十年中國營商環境造就了如BAT(B=百度Baidu,A=阿里巴巴 Alibaba,T=騰訊 Tencent)等非傳統的業務營運模式, AI在中國經濟中也應該能夠發揮廣泛的應用。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會議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開始致辭時宣布中國會重點加快新興行業的研發,提高AI和其他行業的商業應用。在七月八日,中國國務院更頒布《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鼓勵AI的基礎研究以及促進AI在經濟,社會福利,環境保護和國家安全等領域的廣泛應用。
隨著AI發展被納入國家計劃的重要議程中,中國政府將提供更多的資金,市場導向和政策支持,同時為了加強民營企業和研究機構的共同發展,會在六方面提供支持:資金籌募,制度規範化,知識產權保護,人力資本開發,國際合作與實行安排。
中國比起其他國家更有發展空間和潛力。科研方面,早於2014年,中國發布有關「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或「深層神經網絡」(deep neural network)的學術研究已經超越美國。商業巨頭BAT亦一直帶領者中國與國際科技接軌。百度在2013年已經在美國矽谷成立第一間專注AI研究所,騰訊在2016年趕上,成立所屬的AI研究所和積極招募神經網絡的人才和購入相關的配套,滴滴出行在自家的研究所專注開發無人駕駛技術。
{DS}
宏觀來看AI產業,在2012~2016年,中國有大概700所已創立的AI公司和超過16,000項已註冊專利,每間公司平均有23項專利;而美國的3000間AI公司只研發出大約28,000項註冊專利,每間公司平均只有少於10項專利。此外,如果把投進AI研發的資金一併考慮,美國在4年間投進了超過180億美元,遠多於中國的26億美元。跟科技發展成熟的美國比較起來,中國更能夠利用營商環境的優勢,以較低的開發成本高效地開發了更多的AI應用科技。
仔細來看中國 AI的主要推動力-人才方面,中國BAT的研發專才分別占公司員工比例的43%,45%和51%,比起美國科技龍頭企業Google和Microsoft的38%和32%都要高。百度在2017年成功委任Microsoft的前任全球行政副總裁,AI專家陸奇博士,為集團的主席和首席運營官。中國已經在過去吸引了很多優秀的技術專才,相信在政府大力支持下,中國能有效地繼續吸引和留住人才,進一步推動AI產業的創新發展。
數據應用方面,中國擁有14億人口,全球人口最高的國家,因此中國現時產生的數碼信息量占全球的13%左右。到2020年,隨著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預計中國因此產生的數碼信息量將增長到占全球的20%~25%。根據IDC 2020年預期,全球將產生440億GB的數碼信息可供AI和ML作分析用途,而當中中國預期將產生90~100億GB的數據,約為全球的20%。
中國綜合市值超過910億美元的BAT掌握了市場大量數據,其獨特的核心業務:搜索器,電子購物平臺,社交網絡和遊戲程式,所整合起來將會是覆蓋全方位的龐大數據庫。跟美國比起來,由於中國幾乎沒有訂立任何有關隱私保障的條例,所以在收集,解讀和應用這些數據來推進AI技術發展會事倍功半。
麻省理工學院發布的2017全球最高明的50家企業(50 Smartest Companies 2017)中,七間榜上有的中國企業中,有五家都是專注發展AI產業的公司(包括iFlytek, Tencent, Face++, Alibaba和Baidu)。人工智能可能會在可見的幾十年內根本性地改變和塑造我們的社會。投資者應該留意若然中國政府如能夠適當運用這獨特而強大的工具,定必可以在AI的發展領域中擔當具領導國際合作的角色,確保這一突破性技術將對全人類的普遍福利作出積極的貢獻。
作者檔案︱董身達先生
STI創辦人兼執行長,至今已累積超過十多年的各種投資市場相關經驗,精於打造高度創新的投資及風險管理解決方案。現時管理的資產超過十億美元。
cs@stiweal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