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投資 股市 股票 基金 債券 上漲 賺錢
圖片來源:dreamstime

既稱危機入市,第一要務當然得定義「危機」,而定義的方式不外乎兩種:以事件本身性質而論,以及就該事件對市場產生的負面衝擊而論。

以事件本身性質論,譬如希臘破產危機、日本福島核災、英國脫歐等等,是您都知道,當時台灣媒體也大報特報的國際大事,但這些大事,算不算股市的危機?或許是吧,那2014/9/24的蘇格蘭脫英公投、2014/11/30的瑞士黃金公投、2016/2伊朗重返油市等,您不見得關心,台灣媒體也不太報,但專業國際機構個個緊張兮兮,算不算股市的危機?甚至我們自家改朝換代、政黨輪替,算不算股市的危機(就股論市,別扯政治)?見仁見智吧,所以說,如果用「事件本身性質」來論定「危機」,很容易變成一個事件、各自表述的狀況,遑論制定操作策略。

那我們就對市場產生的負面衝擊來評估吧。以2015年迄今而論,台股當天跌了100點~150點有23次;跌150點~200點有9次;跌200點~250點有6次;跌250點~300點有1次;跌超過300點有1次。既然稱為危機,代表該危機一定對市場產生了負面衝擊,大大們,請問:雖然不知道這30幾次跌了1、200點甚至2、300點,究竟是發生什麼事,問題在於,您認為要產生多大的負面衝擊,才夠資格稱做「危機」?一定要跌300點以上才算嗎?又是個各自表述的狀況...

所以囉,如果我們連「危機」都下不了定義,那所謂「危機入市」,其實根本叫做「碰運氣」!

賤芭樂定義的方式:聽說是個可以入市的危機,肯定對股市產生負面衝擊,亦即媒體+散戶+法人投資人都會驚怕的事件,市場也確實出現大跌,然後幾乎所有投資人都陷入恐慌,因此,只要確定市場已經進入「恐慌」,那肯定就是個可以入市的「危機」!

大大們不妨記下來:當VIX指數(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用以反映S&P 500指數期貨的波動程度,測量未來30天市場預期的波動程度,通常用來評估未來分險, 因此也有人稱作恐慌指數)超過20,就表示市場出現了可以入市的危機了;當VIX指數超過28,表示市場已經陷入盲目的恐慌了(賤芭樂習慣用「具體」的原則,來界定抽象的「危機」)。

{DS}

危機已經明確定義了,市場確實恐慌了,點數也真的大跌了,那要怎麼入市?一般而言用的是以下兩種方法:

一、既然稱之為「機」,就是契機,只要出現危機而市場大跌,不用等訊號,就可以進場。譬如當VIX漲過20,就進場;萬一市場持續恐慌,使得VIX指數持續上漲,市場繼續跌,那我們就繼續加碼。

代價?只看「機」而忽略「危」,萬一市場走勢從「危機」變成「了無生機」,除非口袋深,不然一進場就被套住的窘境,很可能不是讓您危機入市,而會變成慘遭去勢!

二、既然稱之為「危」,就是危險,所以一定要等訊號確認才進場。亦即當VIX指數漲到20之後,表示入市的危機到了,我們準備進場,但因為不知道它會漲到多高(VIX越漲越高,通場市場越跌越重),先買怕套牢,所以等到它出現做多的訊號才進場。

代價?擔心「危」而忽略「機」,萬一市場走勢從「危機」瞬成「翻身契機」,進場成本馬上被墊高,讓人追價也怕,不進也怕,到最後很可能不是讓您危機入市,而會變成沒你的事!

該怎麼做?不妨參考一下兼顧潛在風險與預期報酬的三份投資法:

一、出現了「危」,亦即VIX漲過20之時,進1/3(可以再少些,不能再多了);
二、出現了「大危」,亦即VIX漲過28之時,再進1/3(VIX漲不到28絕不再進);
三、出現了「機」,亦即出現了多訊(中紅或長紅),進最後的1/3。

譬如資金60萬,1/3的資金便是20萬:

2015/8/24:昨晚的VIX指數不但正式漲過20,還一次漲到28.38,嗯,危機可入市了,今天進場買0050,價位57.5,VIX漲過20,1/3的資金可以買3張;VIX漲過28,1/3的資金再買3張,手上有6張0050,平均成本為57.5,已投入成本345000;

2015/8/25:0050出現長紅多訊,價位為60,剩下的1/3資金進場,買進3張,手上有9張0050,平均成本為58.33,投入總成本為525000;

之後最高漲至66.5,漲幅達+14%,不過基本上撈到+10%就可以收手了,亦即漲到64塊左右就可以閃了(別奢望賣在最高,那是第四台老師才能達到的境界),獲利大約5萬多一點,報酬率約8.5%(51030÷600000)。

本文獲「芭樂園-長知識與漲財富的園地」授權轉載,原文:危機入市的獲利原則:確認危機、三份進場、見好就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