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的四子張國煒應台大「成功之母」系列講座之邀出席演講,這是張國煒離開長榮集團後首度公開露面。(攝影/信傳媒 蕭芃凱)
沉潛了將近1年半的時間,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的四子張國煒14日,應台大「成功之母」系列講座之邀,暢談「迎向挑戰 無所畏懼」,這是張國煒離開長榮集團後首度公開露面,現場齊聚台灣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台灣師範大學等學生超過2000人,演講中,張國煒個人特色表露無遺,對於家族、成立星宇航空等等過程與心境也都毫不保留的分享。
這場演講,張國煒再次創造了不少「K語錄」,勾起台下學子熱烈互動,但言談內容,就連他自己也多次提到「公關長會冒冷汗」的想法,讓這場活動更像是累積1年多來的解惑大會。
解惑一,家族衝突後的心境
長榮集團去年因大家長張榮發辭世,加上張國煒「意外」公布遺囑內容,引發家族間的風風雨雨,更給外界一堆疑惑。以家族間的衝突來說,張國煒坦言,被「踢出」長榮,「我很久以前就有心理準備」,但就算心理有準備,還是一個衝擊,也有不踏實的感覺。他更接著回應,家裡的事業誰來做都一樣,雖然最後父親希望他接,但「他(張榮發)的願望一直換來換去,曾經大哥接、後來變成三哥,後來希望我接」。但總是一家人,誰來接都不是問題,只要長榮做得更好,讓父親事業發揚光大都是好事,成功不必在我。
張國煒說,那幾年其實很辛苦,或許有些人覺得不過爾爾,但交接時,長榮讓大家覺得津津樂道已經夠了。而現在,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那就夠了。
解惑二,為何再創星宇
另一個疑惑,以張國煒身家,為何決定又投入航空業東山再起?張國煒強調,當時有說先休息。也回顧在長榮的那幾年是「用生命經營公司」,也花很多生精力要把公司包袱拿掉,如股民抱怨拿不到錢(股利),就是因為在清包袱。
但他也指,長榮航成立以來,有很多海運的人投入,這些人也都跟著學習成長,卻也做比較不適妥的決定,因此「後來要處理負擔比較重的東西」。
張國煒形容離開長榮後「這光景沒太久」,更透露周遭的人「嘰嘰喳喳」,不斷建議,雖然當時想休息,但旁人簇擁下,加上不在長榮這段期間,「跟遊民一樣,只能接小孩上下課」,就連母親也跟他開玩笑,說他喜歡玩車就去賣車。
雖然母親反對他重操舊業,「好不容易定下來,還要上車?」但張國煒認為,賺錢不是他的目標,話語中也帶點無奈說,「(航空業)對別人不容易踏入,我只能做這行業」。否則大家認為「40多歲離開長榮航空,會說我咬金湯匙的敗家子」,既然大家覺得他會把航空業做得很好,況且張榮發生前創立航空就以飛安自居,現在成立新事業,雖然不叫長榮,但還是維持父親想的事業打拚。
解惑三,星宇核心價值與文化
但星宇航空設立以來,除了已成立辦公室,也購買電腦系統設備,並陸陸續續招聘人才,但未來這家公司的文化、運作模式,甚至入門法規門檻等等都還待解。張國煒認為,台灣民航業一直浮浮沉沉,他在長榮時有個願景,要讓長榮代表台灣發光發熱,現在失去平台,「我期許代表台灣把台灣民航帶出去,不要讓外界認為台灣民航一直出事」。
{DS}
而從星宇企業內部的管理與文化上,他坦白,長榮是日式傳統強人政治,自己留美,比較美式作法,未來會擘化自由的上班環境,希望跟員工互動沒距離,也不要八股。
至於入門資格,張國煒更是不平,「這不是第幾家問題」,雖然他承認過去「沒注意到遊戲規則」,但也批評申請門檻「很不合理」,「各行各業沒有這樣限制,誰生下來就是交通業者」,且民航法規有保護主義影子,他建議,從過去立法院審理法案過程,民航法修法與其他考量應分開處理。然而,對於網民要他先找破產律師,也則表態自己「破產機率很低」,因為好手都在手上,「我比任何人都知道航空業怎麼回事(風險)」。
張國煒:天災假反應員工缺少熱情與使命
儘管看衰聲浪不斷,就連華航也公開質疑航空市場胃納量,張國煒直率說,長榮有很大的母公司,有企業文化傳承問題,是很大的負擔,要改變要花很多時間,去說服;華航是半國營,老闆換來換去,對員工不公平是事實,而星宇「我講就算」,發展速度一定超越這兩家,而這兩家害怕才會「冷朝熱諷」。
至於航空業面臨勞工意識高漲,長榮航更正在進行勞資協商,外界好奇若張國煒還在長榮怎麼處理?張國煒針對招募人才問題時,也有意無意點到,空服員「你的服務是附加產品,主要產品是安全。」航空公司員工爭取天災假,似乎缺少一份熱情,這行業要有使命感,「下個雨就沒辦法上班」,且勞工相關法令是基本法,沒辦法涵蓋全部,言下之意,回應聆聽演講的學子對航空業要有責任與使命感。
本文獲信傳媒授權轉載,原文:為何張國煒說自己「跟遊民一樣,只能接小孩上下課」?
【延伸閱讀】
父親的願望常變來變去 長榮航前董座張國煒的「願」與「怨」
神切割或豬隊友?必翔董座不知妻炒股與其離婚
比特幣暴跌事件 專家:只是讓它更像個貨幣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