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南華早報9月4日報導,領英(LinkedIn)網站資料顯示,谷歌(Google)自今年5月起就開始在北京招攬研究科學家、機器學習技術的技術主管和軟體工程師。此外,谷歌自6月起開始延攬雲端機器學習產品經理。

IDC預估,全球認知、人工智慧(AI)支出將自今年的125億美元升至2020年的逾460億美元。麥肯錫日前指出,中國大陸AI應用市場年增率將高達50%、遠勝全球的20%年增率。

CNBC 9月1日報導,高盛(Goldman Sachs)發表報告指出,中國在全面擁抱AI的過程中已經掌握人才、數據以及基礎建設這三大要素,目前僅缺乏電腦運算能力。高盛預期中國將在2020年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屆時世界將有20-25%的數位資訊出自這個國家。

高盛表示,百度、阿里巴巴以及騰訊(這三家公司簡稱:BAT)將會是中國發展AI的早期受惠者。高盛點名美團點評(Meituan-Dianping)、滴滴出行(Didi Chuxing)、科大訊飛(iFLYTek)、海康威視(Hikvision)、出門問問(Mobvoi Inc.)、商湯科技(SenseTime)、大疆創新(DJI)及優必選(UBTECH)為中國值得關注的AI企業。

根據Omnico在6月7日發布的調查報告,中國消費者對高科技的接受度最高、高達92%願意讓AI藉由身體特徵進行身分辨識。與五國整體調查趨勢(指紋辨識)不同的是,中國主題樂園訪客最能接受的是臉部辨識、支持佔比達41%。

英國金融時報6月報導,全球第一個臉部辨識獨角獸「Face++」在去年12月第三輪融資募得1.0億美元、進而贏得逾10億美元的身價。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體辨識技術專家Leng Biao指出,中國並未針對人臉照片收集進行管制、因此比美國更容易取得相關數據。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引述《解放日報》報導,上海經信委將在今年10月聯合各委辦出台一個針對人工智能在上海發展的意見「AI@SH」,將從人工智能在上海的應用驅動、產業集聚、科研體系的成立和人工智能生態的建立等方面提出具體實施意見。

{DS}

華為(HUAWEI)消費者事業集團執行長余承東(Richard Yu)9月2日在2017年德國柏林消費性電子展(IFA)發表號稱是全球首款配備專屬神經網路處理單元(NPU)的智慧型手機系統單晶片(SoC)晶片組:華為Kirin 970。

華為指出,Kirin 970(採用台積電10奈米晶片組製程技術)的高效能8核心CPU分別是4顆A73@2.4GHz、4顆A53@1.8GHz,高效率12核心GPU採用市場首見的Mali G72MP12。簡言之,Kirin 970可以更省電、更快速地處理相同的AI運算任務。

中國國務院7月20日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時指出,中國在AI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國際科技論文發表量和發明專利授權量已居世界第二。

不過,中國AI整體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重大原創成果,在基礎理論、核心算法以及關鍵設備、高階晶片、重大產品與系統、基礎材料、元器件、軟體與接口等方面差距較大;科研機構和企業尚未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態圈和產業鏈,缺乏系統的超前研發佈局;AI尖端人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中國資產管理公司華夏基金6月13日與微軟公司共同宣布,雙方將就AI在金融服務領域的應用展開戰略合作研究。華夏基金總經理湯曉東在發布會上指出,AI方興未艾、有望接替網際網路開啟下一輪科技革命,催生一大批千億級乃至萬億級的新經濟產業和投資機會。

微軟前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Qi Lu)自今年1月16日起成為百度(Baidu, Inc.)總裁兼營運長。陸奇於上海復旦大學取得電腦科學學士、碩士學位,並於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他擁有美國逾40項專利。

俄羅斯新聞社(TASS,塔斯社)9月1日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在「ProyeKTOriya」論壇上對學生說,能夠在人工智慧(AI)產業居於領先地位的國家將可統治世界。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