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用來限制人生的
有一回,我跟兩個在美國擔任教授的朋友雪倫與賴瑞同桌吃飯。
「我輪休這一年得省一點,不能去旅行。」即將輪休的雪倫遺憾地說。「因為只能領半薪。」
旅行魂很強的朋友賴瑞問她:「如果換成接下來2年,你都拿3/4的薪水,這樣可以有錢去旅行嗎?」
「這樣的話當然可以。」雪倫說。
「那不就結了嗎?」賴瑞笑了。
雪倫一開始聽不懂,後來賴瑞幫他計算,不用工作的這一年拿半薪,但是工作的一年拿全薪,平均一下,不就等於兩年各拿七成五的薪水嗎?
拿全薪的時候,覺得全職工作沒有時間可以去旅行。等到輪休的時候有充裕的時間了,但因為收入剩下一半,所以不敢去做讓自己開心的事。
不用工作,卻有3/4的薪水,任誰都會覺得可以放心去旅行吧!這根本是雪倫的心理作用。
「對耶!我怎麼從來沒有這樣想過呢?」雪倫開心地驚呼起來。
作為旁觀者的我學習到一件重要的事:原來,有沒有錢去旅行,很多時候不是自己以為的客觀事實,而是反應我們如何看待錢的角度而已。
飯後走回家的路上,我私下問賴瑞:「錢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我覺得可以隨口說出這種3/4理論的人,應該有有趣的回答。
我這位滿頭白髮的美國波士頓大學的教授朋友,想了好一會兒,陷入回憶的深處,然後跟我講了一個故事。
「我在5歲的時候,每天會拿到35分錢的零用金。那時候,我拿了錢,就在上學的路上,固定去一家雜貨店,用這35分錢,買糖果吃掉。我總是這麼做,不知道隔了多久,突然有一天,正在買糖果準備結帳的時候,看到鄰居的太太,她來買了一條麵包,價錢是35分。然後又有一個男人來買香菸,價格也是35分錢。我那時第一次意識到,他們拿來買麵包跟香菸的35分美金,原來跟我手上的35分是同樣的錢,可是我們卻會換成不同的東西。
「從那時候,我發現錢的意義,在於提供各種選擇的『可能性』。每天從父母手上拿到的35分錢,再也不是拿來換糖果、洋芋片、郵票、貼紙的玩具,而是『來真的(A real Condition)』,代表一種『機會』(Opportunity),這種機會讓我每天早上可以選擇糖果、麵包,或是香菸。我讓自己一直記得五歲時候的那個感覺,擁有錢是讓自己變成『體制』(System)的一部分的方法。但是你要學會駕馭它,而不能讓它駕馭你的生活,畢竟錢這東西,只是支持我們生命繼續下去的方法罷了,Money continues us。
「錢是用來支持我們願望的,而不是用來限制人生的。這是多麼好的認識!因為我時常強調年輕人要儘早達到經濟獨立的目標,於是有位讀者來信問我,經濟獨立的首要條件,是不是減低自己的物質慾望,專注在需求之處?我當時是這麼回答的:「節約不見得能帶來自立,但要自給自足,如果不必要的物質慾望越少,當然就越容易達到這樣的目標。」
當我們總是理所當然地把「金錢的限制」,變成不能如願去旅行的理由第一位時,或許這正是我們已經讓錢駕馭生活的警訊,學會解除金錢對於旅行的限制,就是鍛鍊旅行魂的關鍵一課!
改變對金錢的看法
就像我的朋友賴瑞說的,想著一整年只有半薪的話,就窮得不能旅行,而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來看,比如說半薪的一年,等於兩年間領平均3/4的薪水,這麼一想,立刻就會改變金錢帶給我們的無形壓力。
{DS}
畢竟,錢本身並不是目的,金錢應該只是用來支持生命跟夢想的工具。如果我們知道如何改變跟金錢之間的關係,改變對金錢的看法,就能夠解除金錢對於旅行的種種枷鎖。
「當你5歲時發現了35分錢的祕密之後,你做了什麼改變?」我問我的朋友賴瑞。
「我開始存錢。」他說。
「因為我發現,如果每隔一天才買一次糖果,把35分錢存起來一半的話,有一天,我就可以買一張火車票,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在紐約市長大的他,說到小時候跟著父母親在紐約中央車站的火車月台,等著前往波士頓的火車進站時,看著鐵軌,意識到如果他有足夠的錢,買一張票的話,就可以搭上前往加州的火車,從美國的東岸,到西岸的洛杉磯。
「可是,那要存多久呢?」我很難想像一個五歲的小旅行者,知道需要存多少糖果錢,才足夠橫跨美洲大陸、買一張去洛杉磯的火車票。
「我存了一段時間以後,就把存夠的錢拿來買火車模型了。」賴瑞說。
「並不是因為我放棄旅行夢,而是有一天,我突然又認識到另一個事實,那就是就算沒有買火車票,也沒有關係啊!鐵軌早就已經鋪好在那裡了,我只需要沿著鐵軌走,一直走、一直走,有一天我就會走到洛杉磯,根本不需要錢、不需要買一張票!」
鐵軌的存在,「已經」通向一個有趣的遠方。有沒有錢買票,並不會改變旅行的本質,頂多只會改變旅行的方式而已。
對一個對旅行著迷的生命,這個改變對金錢看法的大發現,旅行再也不會被金錢所限制,那一刻,旅行魂就真正茁壯了。
將旅行比喻成鐵軌,我覺得生動極了。
鐵軌帶著我們通向遠方,無論想去哪裡旅行,無論目的地對我們來說多麼獨特,別忘了極有可能有幾百萬、幾千萬人已經去過那個地方,甚至在過去的一個月之內,就已經有幾百萬個人去過也說不定,就像任何好主意,我們大概都不是世界上第一個想到的人,所以這條鐵軌,老早就有人鋪建好,每個小時都有好幾班列車,載著許多人開往這個目的地。對於鐵軌上來來回回千百次的火車來說,我們一點也不特別。
當我們覺得自己的旅行故事獨特而精采時,極有可能是千篇一律的老調重彈而已。這是為什麼第一次閱讀遊記時如此迷人,直到發現類似的遊記,還有幾百幾千幾萬篇。很多老人知道我是一個作家以後,都不約而同地說:「我的一生故事,如果說給你聽讓你寫書,保證寫好幾本書都寫不完!」很抱歉的是,我每次都只是禮貌地微笑一下,完全沒有表示有興趣的樣子。他們這樣說或許沒錯,問題是大同小異的人生故事,除了主角本人之外,老實說誰也沒興趣。
同樣的鐵軌,載著我們通向同樣的遠方,但是每一場旅行,對於每一個乘客、每一個生命,卻有著如此非凡的意義,有人在這旅程上陷入熱戀,有人因為離別而哭泣,有人終於尋找到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塊拼圖,也有人失去了一些說不出的什麼而倉皇失措,如此獨特。
有人買了票搭乘火車。
有人在頭等艙啜著香檳,也有人坐在二等硬座,但是他們都會同時到達終點。
有人搭快速的子彈列車,有人搭著一段接著一段,每站都停的區間車,但是都駛向同樣的終點。
有人駕著直升飛機,沿著地上的鐵軌作為指標前行。
有人沒有買票,決定揹著背包沿著鐵軌一直走,同樣的路徑,慢旅行的沿途,有著不同的風景。
當然,也有人決定騎著腳踏車,或是揹著三太子徒步。
日本阪神震災發生以後,我記得我的童年好友Peter,訴說他和其他災民,如何摸黑連夜沿著鐵軌走到安全的地方。在黑暗中當然沒有火車,崩壞的城市中,只有堅固的鐵軌,那是唯一的指引和依靠,他們就這樣沿著鐵軌一直走、一直走,直到太陽昇起才停止。
火車鐵軌不像需要一台汽車、一張駕照、加滿汽油、認路的能力、駕駛的能力,才能上上下下高速公路,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可以理解的方式,或快或慢,到達一樣的地方。
金錢不能改變鐵軌的方向,只能改變我們移動的方式跟速度而已。但是只要我們沿著同樣的鐵軌,都會到達同樣的地方。
比較多的金錢,或許可以讓我們買一張最快速到達的子彈列車車票,卻不表示我們就擁有一場最好的旅程。完全沒有錢,只是沿著鐵軌慢慢前行,也不代表這趟旅行就是一個爛故事。 旅行魂壯大到一個程度以後,金錢就再也不能限制旅行了。畢竟,錢是用來支持願望的,而不是用來限制人生的。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