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跟一對決定要結婚的年輕朋友聊天時,提到長輩希望能在結婚前買一棟房子,認為這樣家才像個家,當年輕朋友將目前房價太高,不適合買房的狀況跟長輩溝通時,長輩反而認為,買不起市中心就買遠一點啊,年輕時花多一點時間開車又有什麼關係?
為什麼會想買房自用?我想最大的關鍵,是希望擁有一個適合自己跟家人一同生活的城堡,所以買房的重點,應該不在於買一個硬體的殼,而是尋找一種內心的安定感。換句話說,買房的重點,應該是找到最符合自己生活習慣的物件,如果只是為了可以買得起一個硬體的殼,必須住到生活機能比較差,必須花更多時間通勤的地區;而這樣的家,究竟是通往更好生活品質的橋梁?還是增加家庭財務負擔的殼?
我想年輕朋友應該都想擁有一個婚後可獨立生活的空間,能夠直接買到自己能負擔,且又適合自己跟家人需求的房子,買屋當然是可以走的路,但若價格實在超過財務負擔,與其為了買房而犧牲生活品質,不如以租屋的方式,可以用買屋一半的價格找到生活環境近似的物件;再不然選擇勒緊褲袋,設定前幾年租賃在比較偏遠的地方,犧牲幾年的生活舒適度,除了瞭解什麼是自己跟家人最看重的居住需求外,這段期間也能為自己的家庭儲蓄更多的金錢,未來不論要用來做購屋的自備款、自己或另一半專業技能進修、家庭旅遊基金等,其實都比勉強買一棟其實沒那麼適合自己的房子,來得有意義。
我想現在很多年輕人覺得未來沒有希望,多半跟過去被廣泛使用的就學貸款有關,數十萬的貸款,對於已經有穩定工作的中年人或許還好,但對一個剛畢業的學生來說,已經是難以負荷之重。同樣的,剛出社會的年輕朋友未來的人生很長,但手頭財務儲蓄多半不足,此時該做的,是儘量把時間用在增添自己的專業能力,以及累積更多人脈及儲蓄財務,為自己的未來強化競爭力,此時若還需把大部分資源用在房貸上,又還有多少資源可以投資自己?況且每天比同事多花1小時,一週就是5小時起跳,1個月就多花了快1天,錢花了還有機會再賺回來,但時間過了,應該沒人可以讓它再回頭。
買房是為了擁有舒適的生活機能,所以為了能更便宜擁有房子,而選擇一個自己不喜歡的物件,其實有些本末倒置,更何況以後要再售出,可是件麻煩事。如果不清楚自己跟家人對居住的需求清單,倒是可藉由租屋來摸索,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將來真要購屋時,才有機會找到CP值高的房子。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