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

根據金管會證期局的統計,2014~2017年,台股集中市場的交易金額當中,有高達4~5成是來自國內外法人。法人因資源豐厚,總能掌握經濟趨勢變動、公司基本面變化,搶得投資先機;又因手握龐大資金,投資動向足以影響股價,種種優勢都是散戶難以望其項背。

曾任職於國內投信、自營商逾20年的投資高手黃嘉斌,在新書《操盤手教你學會法人這樣賺台股》中表示,國內法人建立或調整投資組合時,其實受到各種限制,並不如外界所想得這麼靈活。散戶不用要求每一步都跟著法人腳步走,只要能從法人的投資運作邏輯,學習其優點,融合成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就能創造理想報酬。

但在跟隨法人腳步前,黃嘉斌在本書第2篇指出,要掌握外資、自營商、壽險業者、政府代操機構等法人在建立投資組合上的內規、機構在法說會中取得的資訊等,才能研判法人的投資方向。經過研判,某一家企業如果確實值得買進,就可以準備布局。黃嘉斌表示,此時又可分為2種狀況:

1.法人已大量買進:查閱三大法人進出紀錄,近期是否已大量買進?若是,就不急著在法說會次日開盤追價。可找尋先前出過的券商研究報告,研究過後,若仍然覺得值得買進,就採取低接的模式,等股價回檔時買進。

2.法人尚未布局:若投信法人持有部分很少,且找不到券商相關報告,那麼我會建議在法說會次日開盤後5分鐘內,完成第1筆買進交易,再根據後續股價強弱狀況增加持股。因為這種情況,表示處於訊息較前端的法人還來不及布局(或布局未完成);由於一家有制度的投信公司要新增投資標的時,除非該股先前已列在投資名單中,否則必須先撰寫買進報告。

縱使部分投信可以便宜行事,但是從基金經理人開單至交易室, 再下單至券商, 經常趕不及一開盤;甚至根據公司的內控,也會限制不准做開盤及尾盤價,這成為散戶投資人搶時間交易的優勢。而當法人一旦決定買進該股,下單金額也大,多會持續買單一段時間,此時提早進場的投資人就能坐等法人抬轎。

{DS}

以法人為依據的進出,不可一味只留意在「買進」部分,當出現空方訊息時,須考慮投信累計持有張數與個股成交量,再做成投資決策,以下分為2類公司來說明:

1.中小型股(日成交均量在1,000張左右):一旦中小型股的投信累積買超張數達到5,000張以上,那麼一有訊息面的利空(包括成長幅度不如預期),建議在第一時間出脫持股,否則就會遭遇投信出脫的賣壓。

例如開盤前傳出利空,則在開盤前掛單賣出;若來不及開盤時賣出,上午9點半左右須決定是否賣出,因為一般來說,這時會有第1波搶反彈的投資人出現(急欲出場的第1波賣單已消化完畢),若決定賣出,此時可以賣到較好的價格。

但若真的是重大利空,如傳出公司被負責人掏空、最新一季本業突然大幅虧損等,那就不用多加思考,直接在盤前掛跌停價出清。

2.中大型股(日成交量動輒5,000張、1萬張以上):當大型股公司長線被看好,投信法人通常會持續買超,但請記住,持續買超達1萬張以上,就進入高檔區,2萬張大概就是投信法人的極限。當投信累計庫存達此水準,就要留意,一旦開始出現調節現象,通常也會持續性減持1/3至一半的持股,形成多殺多。

如果是因為基本面出現嚴重狀況,這時我會建議投資人直接出清持股,無論次日是否賣不賣得掉,有掛單才有機會,縱使跌停板,也不至於成交量掛零,也許能幸運成交。

法人的進出有受到規範,背後大多有基本面的因素支撐,所以當出現異常進出時,一定要趕快查明發生何事。

黃嘉斌強調,了解法人的操作邏輯和進出交易,這都是已發生的結果,屬於「二手」甚至「三手」資訊, 並非萬無一失的賺錢手法,建議投資人還是往上追溯源頭,找到真正值得投資的股票才是王道。

作者簡介_Smart 智富月刊

《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提供股票、基金、期權、黃金、外幣、債市、房地產、保險、退休規劃、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旗下產品有台灣發行量最大的理財月刊-《Smart智富》月刊、排行榜常勝軍-《Smart智富》密技雙月刊、《平民股神教你不蝕本投資術》《權證小哥教你十萬變千萬》等財經暢銷書,以及DVD、課程講座、大型論壇、facebook等,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網站:Smart 自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