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

房子 房屋 買房 購屋 房地產 房價 房貸 房市
圖片來源:dreamstime

最近粉絲頁有朋友提問,很認同購屋前除了確認自己的口袋有多深,不要購買超過自己財務可以負擔的物件外;更重要的是找到符合自己居住需求的房屋,但怎麼確定自己跟家人的居住需求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想請問有什麼方法可以更清楚掌握自己到底想要怎樣條件的房屋?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也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我當然可以用「採光好」、「地段佳」、「生活機能豐富」等原則說明,但對外食族來說,附近有大賣場遠比傳統市場來得好;對三代同堂還每天開伙的人而言,在走得到的地方有個每天開的傳統市場,可能比物件靠近好市多還重要;所以本篇想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就是有什麼方法,可以讓自己跟家人了解自身對居住的要求有哪些?

在我買人生第一棟房子前,總共花了快2年的時間,看遍台北市及新北市各行政區超過200個以上的物件,不管是新屋、中古屋,而這段漫長的看屋經驗,帶給我以下的啟發: 其一是在看前20個物件時,好像每一個都是非買不可的好物件,可是等到超過30次的看屋後,漸漸就會產生一種對房屋大小、空間配置的直覺;以我跟老婆為例,很快就知道自己不喜歡沒有工作陽台、廁所沒有對外窗、只有單面開窗、大面窗開口臨交通要道、臥室正西曬或東曬、室內格局不方正等的房子,到後來甚至一進屋子,大概就知道這個物件是否大致符合我們的需求。

所以我會建議,無論是想要買房或租屋的朋友,勤看屋絕對是瞭解自己居住需求的馬步功,因為看得越多,腦海裡就越有對照組可供比較,除非有居住時程的壓力,不然別在沒看滿20個物件前就做出租或買的決定(自己賣房後找租屋處時,還是看了超過30個以上的物件);不是說一定不能夠買或租前20個物件,而是看得多了以後,更能確定這物件究竟是真愛,還是一時錯愛。

第二、當發現很適合自己的物件後,就可以利用Google地圖先確定一下周遭有哪些交通、購物、醫療、休閒、文教等設施,離最近的派出所跟消防局有多遠,以及其他自己跟家人非常重視的公共設施;更重要的是,請至少實際走一遭,確認自己是否真的喜歡這樣的環境,也可以確認那些地圖上沒標示的細節(例如廟宇等)

對於購屋族而言,如果沒有立馬要購屋的壓力,我會建議在自己喜歡的區段,先租屋生活個一年,畢竟再怎麼認真的看屋,充其量就像一段做足功課的自助旅行,不太可能對當地有深刻的認識;而租屋就像Long Stay,自己要張羅生活中的柴米油鹽,此時生活就像兩面鏡,對內映照出自己對於居住的真正需要,對外則可確認這個環境,是否真的是自己想要的。

確認居住需求這件事看來沒有捷徑,看過的物件越多,就越能有深切的感受,如果可以在做出購屋決定前,先以租屋的方式實際測試,那未來買到讓自己後悔的物件可能性也就更低了。

作者簡介_dolin66

民國66年出生,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畢業迄今均從事房屋建築管理工作,曾完整參與上億元之集合住宅興建作業;更於房價高檔盤旋時賣屋,獲利達數倍以上,是一個從蓋房、買房、賣房到租房皆有完整經歷的房地產工作者。同時也是個賺取被動收入的投資者,著有「房市泡沫來了!我該逃命,還是逢低搶進?」及「預售屋全攻略」一書。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dolin66
個人Blog:http://blog.xuite.net/dolin66/wretch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