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8月1號中時和聯合報的兩則新聞,讓在咖啡廳一角趕著即將截稿的我,跌入了深深的沉思, 許多歷史的鏡頭像幻燈片一張張的播放,停都停不下來。

中時的新聞標題是「中國半導體龍頭慘輸 張忠謀17年前就料中」,作為投資者,有必要了解一個企業成敗的分析和判斷,特別是張忠謀的獨立思考和他的遠見。

這則新聞可能是投資和企業管理者比較關心的,其實不然,台積電的故事和發展,跟全民,甚至和台灣現在經濟的困局息息相關。

但我先由和全民有直接關聯的勞動基金的績效,第二則新聞談起,聯合報的新聞標題是「勞動基金上半年大賺1240億元 收益率3.76%」。

半年可以賺1240億元,和3.76 %收益率也是歷年來算好的,這標題會給你一種績效不錯的感覺。記者用了「大賺」兩字好像也不為過,但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先讓我告訴你一段故事。

我國中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段考,數學老師題目出得特別難,我一回到家, 剛進門,老爸一手拿著成績單,一手拿著棍子,直接往我身上抽打,我還沒搞清楚狀況,棍子已經被打斷,老爸怒氣的說,你數學竟然只考了34分,我說,第一名才36分,我這個已經是排名前三名了,老爸這時候才略帶歉意的說,你為什麼不早說。

我那時有說話的機會嗎?

又有一次考地理,老師是好好先生,出題特別簡單,98分的可能超過三分之一, 我考了95分,是在尾段班,老爸滿意的點點頭說不錯,比上次進步。

你看出問題來了嗎?每樣事情的比較,都要有一個合理的標準。記者的標題「大賺」是給勞動部面子,文未最後的資料數字才是為他的專業,做了真實的報導,一般無助的台灣勞工,或無奈而尋求小確幸的投資者,又如何從下列記者提供的數字,分析、解讀,進而找到簡單、安全,又有效的投資策略和方式呢?

先看記者的數據,各項不同的投資績效指標如下: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商周財富網製表

台灣勞動基金績效,比「全球公債」還差

從上面的數據看來,勞動基金的績效,比全數投入全球公債的成績還差,這問題出在哪裡呢?

國家理財,和家庭理財道理是一樣的,節流跟開源,但節流也是要有學問和方法的,讓全家餓肚皮不叫節流,叫營養不良的慢性自殺。

依我的故鄉台東為例,記者告訴我,許多行業蕭條,關門大吉,他舉例台東有5千位退休公務員,每個人少掉2萬退休金,一個月少掉1億,一年可能不只少掉12億的消費,這個全縣營養不良的反應還未到高峰,反正年金已經砍了,這個節流的做法好不好,以後時間會證明,我們今天先聚焦開源。

{DS}

巴菲特的老師,葛拉漢曾經有一段語重心長的話,是給家庭理財的提醒,他的大意是,股票是長期能擊敗通貨膨脹的投資工具,一個家庭的投資,資產的持有比例,最少在股票證券上應該有25%的部位,此例太低了就穩健有餘,但成長性不足, 除非資產龐大,不然退休生活就有疑慮,甚至會出大問題,也就是日本人現在所謂的下流老人。

另一種,更安全、且能提高績效的做法,就是股債共舞的資產配置(asset allocation),做法簡單,就是以投資者的年齡,相當於公債的持有比例來配置,舉個實例,如果投資者今年40歲,公債的安排比例就相當於資產的40%,如果有100萬的資產也就相當於有40萬投資在公債部位,剩餘的60%就在股票部位。

用這個策略,來檢視一下台灣勞動基金,就會發現為什麼績效如此落後。

改變投資策略,台灣上半年可憑空多出800多億

假設一位80歲老人,極為保守的退休投資管理,有20%放在全球性的「股市」,80%放在全球的「公債」,那麼以記者所提供的績效數據,可以得到上半年的投資報酬是5.82%(計算見附錄一), 將會比目前勞動基金3.76%的操盤績效,高出2個百分點,以總資金3.4兆來說,等於會多出680億新台幣。

台灣五年500億的高等教育,大家搶預算搶破頭,而以上只是用80歲老人家的投資組合,保守的不得了的策略,上半年就可以為國家帶進多出680億這麼大的收益。

如果再以巴特老師葛拉漢的建議, 家庭理財,至少25%投入在股市,75%投資在公債,投資報酬將會變成6.18%,比勞動基金的績效多出2.42%,如果還是以3.4兆總資金來算,也就是會多出822億新台幣(計算參見附錄二), 這可以為國家做多少事, 包含了青年就業,長照,少子化等等,那為什麼管理部門視而不見呢?

目前勞動基金操盤的績效如此落後,是基金管理者的專業有問題嗎?在我看來不是,因為私校的退休基金委外管理的績效就達到標準,說明國內的投資管理業者有這樣的能力,那問題出在哪裡呢?

制定這個管理績效規則的人或單位有問題你不可能要求基金管理像銀行定存般的波動程度,或者不波動,卻希望能夠交出正常股債混合下,應有波動度的績效,這個讓巴菲特來也做不到!

簡單的說,台灣勞動基金管理績效的問題,不是投資專業的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國內業者或許不敢說,我沒有這利益衝突,而且是人在海外,是比較國內外制度後的觀察。

台積電是「魄力政策」促成的好公司

回到第一則新聞,台積電優異的經營表現,大家看到了張忠謀當年的洞見,但大家有注意到當年這些政治人物在做這項決策的勇於認事和敢於承擔的政治負責和魄力嗎?張忠謀說,沒有李國鼎的大力支持就沒有當年的台積電, 由他口中說出來應該是對的。

{DS}

上個月在美東我的辦公室,夜裡查詢一篇資料,再度翻閱了天下當年楊艾俐報導台積電的書,其中李國鼎的序言,提到了當年台積電的成立,沒錢找錢,沒人找人,但因為預算龐大,必須由主事的張忠謀親自向俞國華院長報告這項計劃,當時大家都擔心俞院長會不同意,但俞院長破例的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做出了批准。看到了那一頁,我掩卷閉目,腦海中浮現出俞院長那個溫溫吞吞的形象,那一晚我改變了對俞院長往常的刻板印象。

台灣勞退金的困局,如果總統和院長沒有看問題的洞見,而部會首長如果又沒有承擔,台灣將走不出這個困局,徒然坐在金山上哭泣,卻不知道勞動基金所擁有龐大的資產所能創造的收益,以及民間幾十年來藏富於民所堆砌的金礦之多,能產生的週邊效益之大,都是全世界所罕見。

沒有當年俞國華院長的充分信任,沒有李國鼎和孫運璿部長的勇於任事和政治承擔,張忠謀這百年罕見的千里之駒,是否也有如此驚人的成就?

部會首長慨嘆當今的立法品質和環境, 我們慨歎院長的洞見和部會首長的擔當, 民主民主,人民作主,而我極目所及,卻盡是這些號稱主人的無力感,國家理財荒腔走板,難怪小百姓現在只能圖一個小確幸。

在國家還沒有找到方向之前,一般投資者最能安身立命的投資策略,應該是透過最能代表全球性的指數基金(ETF),參與世界經濟的成長,讓全世界一流的企業家為你幹活。

這個投資工具包含了各項資產,例如股票,公債,房地產信託,現金,商品等五大資產,並且利用資產配置的做法,以符合個人風險承受能力的比例,中長期交出6%到10%的投資報酬,是一個不過分的期待。喜歡簡單,以簡馭繁的投資者,利用「股、債」這兩項資產,就可以處理85%以上的波動問題,而且績效不差。

所以,忘了勞動基金,這幾年來平均2.79%的投資報酬吧!

諾貝爾基金這樣做「擺脫破產」,你也可以

至於國家理財,和勞動基金管理的績效問題,它全繫在主事者的眼界和觀念,此刻它面臨觀念上盲點的困局,一如1953年諾貝爾基金會,面臨破產的困局一般,都是觀念出了問題。

諾貝爾基金會從原先的950萬美元,資產縮水近三分之二,到達瀕臨破產的330萬美元。後來觀念突破,做法調整,60年後成長近100倍達到4.4億美元,從此擺脫破產威脅。個人理財和國家理財,何以可借重此一案例和經驗?

我以2000年開始的高科技泡沫、和2008年的金融海嘯,這百年罕見的二次股災做測試,以資產配置的方法達到低波動,高成功的效果。這篇文章標題是「別把銀元埋在地裡」,放在我的第二本書《你沒學到的巴菲特,股神默默在做的事》,給有需要和有疑惑的投資者作參考。

簡單的說,走向確定提撥制(自己帳戶存的退休金屬於自己的,績效各自承擔),和開放勞退基金自選的平台,這兩項措施是徹底解決台灣退休基金困局的做法。

以上的論述,馬上挑戰主事者的第一個盲點:退休金自選,民眾賠光了怎麼辦?

{DS}

這要從全球指數基金,以及什麼是資產配置,和它的績效,穩定度的第一堂課說起,退休金自選可以安全嗎?當然可以!我們來做一個不恰當,但容易了解的比喻,美國空中和地面的運輸哪個安全?美國空難的次數,遠遠少於地面上的車禍。退休金自選在資產配置的設計之下,以2008年的金融海嘯為例,它的波動度僅在4%以內的範圍, 而且過去10年的績效,約6%的年均報酬,百年罕見的金融海嘯也不過震盪5%(數字的計算,請參閱書中的第342頁)。

換句話說,就是限定勞工可自選的「標的範圍」,就能避免勞工自選標的不慎賠光的危險。

知識是力量,也是財富,你得先借重它解開你視野的盲點。如果沒有洞見,哪來的承擔,你說是嗎?

本文結束前,告訴你這一篇文章背後的小故事,我接到編輯的簡訊,希望能針對這新聞寫出一篇評論文章,我興趣缺缺。第一,我以上的論點毫無新奇之處,國內有識之士早已提出;第二,百忙之中還要做狗吠火車,耽誤我正事的事,想找個藉口問一下記者,她什麼時候要,我可能趕不及。

沒想到手機畫面,跳出來她寫的是,「再晚都可以,我把稿帶回家整理」這句話感動了我,我從傍晚放下手邊的事,寫到凌晨1點半,因為那句話背後的精神,正是當年台積電可以成立的一份使命感,和政務官的勇於承擔。

台灣一點都不缺資金,缺的正是這一股勁!如此而已。

【附錄一】80歲老人,極為保守的退休投資管理

A=11.48% X 0.2比重=2.296%
B=4.41%X0.8比重=3.528%

A+B=2.296%+3.528=5.824%

【附錄二】葛拉漢最低的25%股票投資配置法

A=11.48% X 0.25比重=2.87%
B=4.41% X 0.75比重=3.3075%

A+B=2.87%+3.3075%=6.18%
6.18%-3.76%=2.42%
3.4兆X2.42%=822億

作者簡介_闕又上

作者為財務規畫師(CFP)、又上成長基金經理人,2014年第一季美國大型成長基金第一名、基金截至2016年底過去5和8年的年均複利分別是12.5%和17%。著有《每年10分鐘,讓你的薪水變活錢》、《你沒學到的巴菲特——股神默默在做的事》

FB:闕又上均衡的財富人生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