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故事

回來台灣一個禮拜,看了兩本書, 第一本是《2017~2019投資大進擊》,第二本是《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第二本書內容不少,現進行第二遍閱讀的反芻思考中,應證了以往的一些想法,但還不到寫完整心得的時候,先談第一本書。

作者認為歷史上最嚴重的大衰退即將在2017年年底爆發,2020年到2022年觸底。

先問一個問題, 每次股市崩盤和經濟危機後,媒體常會把它稱為「黑天鵝事件」,原本黑天鵝事件指的是罕見,不可預測,又影響深遠的事,你認為黑天鵝事件,是毫無跡象?還是有跡可尋?

我個人認為中國人所說的「無風不起浪,事出必有因」, 依然適用在股市和投資管理中,但是作者如此斬釘截鐵的認為這將是史上最大的經濟衰退,而且把發生的時間點定了出來,完全沒有一個緩衝的時間段,這就有點賭梭哈下重注了,這也說明作者不是投資管理者,因為他沒有把行為財務學中的人性因素考慮進來,再則股市的發展應變有它時空不同背景下的因素,固然有脈絡可循,但也不是一成不變。

舉一個實例,2008年的金融海潚,多少專家學者不就預判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即將重現, 但沒想到美國中央銀行在柏南克的領導下,竟然發明「量化寬鬆」這一創舉, 缺點是後遺症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消除(也有人認為不但不能消除,這些因素己進而反撲),但不可否認的是,當時如果沒有這樣的創舉,我們可能現在都還在經濟衰退的寒冬中,當時先急救,求活過來的做法有不妥嗎?有更好的高見和做法嗎?病人輸血固然有感染愛滋病的機會,但不輸血一定死亡時,該做如何選擇?何況安全控管的篩選, 輸血感染現在的機率已經是百萬分之一。

以上的敍述在說明,應對方法的改進和得當,使災難規模減少或轉向都有可能,2017年3月《今周刊》訪問我的時候,剛好是美國中央銀行調升利率,我認為美股的發展走向有三種可能(說真的,這個你也分析得出來):

第一種可能:因美股盈餘的增長,指數持續攀升,呂宗耀先生在謝金河的節目中就提到,美股債券2%的利率,相對於標普500近最近9%的成長,說明美股有一定的成長動能,這是一種看法。

第二種可能:美股的價位在已達到歷史的相對高點,若資金轉向到其他資產或國家,那麼這個修正難免,我認為在20%附近修正的機會較大,作者則認為一定要崩盤,呂宗耀先生則認為當利率攀升到一定程度例如4到5%,而盈餘成長動能開始下修,就會形成一個轉折點,這樣的論點也合理,但只有時間可以證明。

第三種可能:踩著不變的步伐等著你的到來。 什麼意思呢?美股盈餘持續成長,指數會上漲但幅度不大,以時間的盤整,來消化所產生的泡沫,進而達到一個合理的價位支撐。

投資管理一定要對價位如此的敏感,對未來走勢如此關切嗎?

對一個被動型的投資者而言,這工作可以輕鬆和簡化一些,有點像太極拳中的「己不動彼先動」, 以對方的出手而來應變, 例如每年的再平衡,將部分獲利的資產往虧損的部分移動,這有兩個目的,紀律性的逢高減碼、逢低補進,對大多數的投資者而言,使用有市場代表性的指數型基金加上資產配置的觀念,比較可以應變和承受黑天鵝的到來。

{DS}

至於對主動型投資者而言,價位的合理性泡沫的是否存在, 就要有足夠的敏感度, 就像《投資最重要的事》作者霍華馬克斯一再引述巴菲特的話,成功的投資者必須注意兩件事: 1、真實價值的評估 2、價值和價格的發展走勢 這要做的功課可就多了。 走筆至此,或有人誤以為我全不認同作者的論點,這倒不至於,作者認為凡事都有週期,春夏秋冬就是,我很少在五月看到美國東部下雪的,但你不可能期望春天永遠不會過去,特別是在美股價位己處歷史的相對高點。

這本書最大的價值,是給讀者提供了一個思考, 美股有泡沫嗎?它會用什麼樣的方式破滅?中國和美國何者會先發生呢? 對台灣的投資者又有什麼不同程度的影響?會是作者所描述的嗎? 身為投資者的你,又該做什麼樣的防禦和應變呢?

投資家吉姆羅傑斯,認為中國的發展會優於印度,而本書的作者剛好持相反的論點, 這兩者不同的角度思維, 你會相信誰的論點?如何藉此訓練你獨立思考的判斷?

攻擊得分,防守獲勝。投資管理中有防守的準備,不但有其必要而且多了一分勝算,聽聽不同的聲音總是有益的,經過不同角度看法的挑戰,進而確認的決策和佈局,是一個穩健投資者應該要學習和具備的,我是一個主動投資型的基金管理者,看完本書我當然也有自己的攻防佈局和想法,接下來就只有讓時間來證明,以及在過程中不斷的學習了,別忘了開卷有益,更何況是加上獨立思考後的判斷,學習和應証!

作者簡介_闕又上

作者為財務規畫師(CFP)、又上成長基金經理人,2014年第一季美國大型成長基金第一名、基金截至2016年底過去5和8年的年均複利分別是12.5%和17%。著有《每年10分鐘,讓你的薪水變活錢》、《你沒學到的巴菲特——股神默默在做的事》

FB:闕又上均衡的財富人生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