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7-11 便利商店 超商
圖片來源:Lucius Kwok@flickr,CC BY-SA 2.0

近日止凡跟同事討論房市,每天房市新聞都熱騰騰,老闆突然說金融海嘯時曾鼓勵組內的一位秘書買下她所住區內的房子,但她沒有行動,如果當時有買,10多萬本金(港幣,以下皆同)就能賺掉80萬元左右,真是不聽老人言。

這位老闆都是投資高手,常常叫我們打工是一回事,但自己的第二事業 (投資組合) 千萬不可以不顧,他平日的嗜好就是看房,吃飯時你跟他說很多香港的地區,他很多時都能說出其所有比較出名的社區,位置及交通等資料,又說何時何時曾到當區看屋之類,作為一個工程師 (很多工程師沒有豐富而偏離本業的知識),的確很厲害。

我有問過,是否秘書在金融海嘯時沒有10多萬元的積蓄呢?但其他同事立刻說不是,她最後買了一個價值10萬元的鋼琴,我都知她一直有學鋼琴及教鋼琴的,還對鋼琴很有要求,想不到她買鋼琴可以如此闊綽。

當然,在這個決定上是沒有對或錯的,不是買房是對,還是買鋼琴是錯,只是富人與窮人在思想上的分別。

{DS}

富人在每花一塊錢的時候都想得很遠,衡量回報效益;相反,窮人花錢時只希望滿足自己的短暫慾望,但往往他們的慾望都比他們的能力大很多,永遠都在一個不滿足的狀態,社會上因而出現「月光族」及「長期糧尾」(長期缺錢)。

平日很多細節都可以觀察一下自己的思想,花錢時你會作出衡量嗎? 例如買 VCD、DVD 時,你會買首輪電影嗎?買衣服時,你會衡量實用性嗎?到 7-11 買飲料時,你會想想他們的成本嗎?

很奇怪,以上的都應該是窮人才會想,因為他們需要想,但偏偏除了真正窮得沒飯吃的窮人外,很多窮人都不會想。反而富人每件事計算,不是他們花不起,是他們的思想就是這樣,10元8塊的飲料不是花不起,但偏偏他們就會去想商店的利錢(利潤)。

有時到旺角一些餐廳,吃碗米線加杯飲品再加盤菜,埋單要4、50元,味道又淡,份量又少,吃完心中想下次一定不會再來。這都不是價錢能不能支付的問題,是值不值的問題,富人就是不時問: 「值不值?」

本文獲「取之有道」授權轉載,原文:富人窮人思想大不同

作者簡介_止凡

土生土長香港人,草根出身,普通打工仔,並非金融財經界人士,閒時在個人網誌分享有關價值投資及財務自由相關知識,不談投資貼士,不追逐市場,網誌瀏覽量數以百萬計。曾舉辦投資工作坊,接受多個媒體邀請作訪問、講座等,現為財經雜誌專欄作家,出版多本財經著作,包括《取之有道》、《積財有技》、《財商有價》、《財富未來》。

網誌:cpleung826.blogspot.com
fb page:facebook.com/cpleung826
雪球:https://xueqiu.com/cpleung826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