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瀏覽一則新聞,大意是某上市公司董事長贈與自己的兩個兒子約9萬張股票,市值大約60億新台幣(相關新聞: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breakingnews/2128745)。或許有人看完這則新聞會不以為然,認為該董事長的兒子因為含著金湯匙出生,所以享受到這麼多的財富。但我則從另一方面思考,我們能不能依靠投資理財而留給子孫好公司的股票?
如果是想要賺取資本利得的思維,手上的股票不過是隨時可用來買賣的東西,但是過了這一村,是否能平安地走到下一家店呢?我的意思是,儘管作價差是一件相當吸引人的事情,但是我們仍必須思考這種作法能否持續下去。因為每多一次的投資決策,都有可能增加我們投資失敗的機率,問題在於我們能否承受這樣的結果?
無怪乎巴菲特會告訴投資人說:「假設自己手中只有一張可打20個洞的投資決策卡。每作一次投資,就在卡片上打一個洞。相對地,能做投資決定的次數也就減少一次。假如投資人真受到這樣的限制,他們就會耐心地等待絕佳的投資機會出現,而不會輕率地作決定。」這段的比喻確實很棒,也道盡了成功的投資其實不需要做太多的決策,因為太多的決策會導致投資效率的下滑甚至出現很大的錯誤。
回到第一段我提到的新聞上,其實我認為想要為後代子孫打造一個源源不絕的現金流機器,耐心地研究並找出真正具有競爭優勢的好公司,再加上長時間的持有,應該能夠為股東們帶來豐厚的報酬。所以我認為好的投資人真正需要的關鍵能力並不是太多,但是一顆具有不斷求知與自省的心,以及願意用時間等待好公司的價值發酵,應當是必要的。
一家真正的好公司有多大的可能性?就以近日週刊雜誌報導的台股股王大立光為例,從當年的兩百多塊股價到如今高達5千多塊的價格,經營者家族所持有的股票價值在十五年間就增長了140倍,這該是多麼驚人呀!這就是抱對好公司的威力!想像一家優質的公司就是一棵茂密茁壯的蘋果樹,而能結出累累飽滿的果實,而每年每年投資人都可享受這家優質公司的成果。
而從另一方面來說,沙中撿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樣的,辨識出一家優秀公司的能力需要我們透過不間斷的學習加上些許運氣才有可能達成,但卻值得我們窮其一生去追尋。
最後,我以為與其「股留子孫」還不如告訴子孫學習投資一家優秀公司的正確之道,因為股票總有賣光、錢總有花完的時候,但是投資理財的智慧卻可以留存在腦海裡,幫助我們因應各種未知的挑戰。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