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計畫

我有一位親戚是特約翻譯,一直小姑獨處,跟寡母同住。

前一陣子,她去西班牙深度旅行,回來後我倆約喝下午茶,記得那天咖啡館播放的bossa nova柔和慵緩,我正等著聽她分享學跳佛朗明哥舞的經驗,沒想到她卻苦著臉說,她罹患了「類風濕關節炎」。

原來她的手指關節發腫僵硬已經大半年了,她不以為意,旅行時發現,連要扭乾一條濕毛巾都很吃力,回國才趕緊求診。醫生檢查後說,關節已經受損,還要小心其他器官也受到影響……

親戚是文字工作者,要靠手指敲鍵盤,雙手十指等於是「吃飯的傢伙」。

因為單身「賺少花多」,親戚的「儲糧」很有限,手指關節僵硬又無法恢復的話,養自己、養高堂,都會出問題,更不敢想像漫長的老後照護,那一場午茶,咖啡館的氣氛很輕鬆,但是我倆都喝得好沉重。

因此前一陣子,看到某銀行舉辦了一項主題是「愛自己」的問卷調查結果,心中感觸甚多。這份調查的對象是「單身族」與「類單身族」(指已婚、但與家人分隔二地),問卷詢問他們最嚮往或最喜愛的「愛自己」的方式,結果前三名是:

1、旅遊 41%
2、美食 34%
3、舒鬆 10%

看到調查結果,感性的我,心中的OS是,「我不是單身族,但我也很想用旅行、美食來愛自己啦」。

但是理性的我,不禁要思索,單身族嚮往旅行與美食,是寵愛現在的自己、還是未來的自己?

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的統計,截至104年,台灣單身族群已經高達996萬人(即15歲以上,包含未婚、離婚、喪偶人口),如果再加上「類單身族」,至少占台灣半數以上人口,這麼龐大的族群,難怪銀行等業者要花心思去耕耘。

耕耘甚麼呢?說白了,就是單身族的荷包袋,我要思考的也是單身族的荷包袋。

親戚的真實遭遇,以及過去採訪的眾多單身族,我知道,單身族最該做的反而是,看緊自己的荷包袋。

在日、臺書市都很暢銷的《下流老人》,描寫的對象就是「又窮又孤單的老人」。

我要特別強調,目前是單身族,不代表老後一定會變成又窮又孤單,但是確實有很多不利於單身族的因素,會提高老後照護的風險,以下列出5項不利因素,查看自己是否該調整理財和生涯規劃。

不利因素1:因為要愛自己,所以存得比較少

我們常聽到一種對於單身族的形容是:「一人吃飽、全家吃飽」,這種只要負擔自己的潛在心理,讓單身族很容易自我感覺良好。

單身族,如果沒有養家負擔,可以更自主的運用金錢與時間,會更有條件追求較好的生活品質、或是更精緻的生活體驗。

於是,業者也更積極的設計出各種活動吸引單身族,誰能拒絕得了那些氣氛優雅的品酒派對、甜點派對?誰不想要行囊裡裝著勇氣,向天涯海角出發?

但是更多的旅遊、美食、舒鬆、購物、健身……每一項好像都能「愛自己」,於是養家負擔少、責任少,單身族往往也存得比較少。

根據媒體報導,英國優惠代碼網站「VoucherCodesPro」的一項調查,單身族比有伴侶的家庭,每年的花費多了5,772英鎊(約23.8萬元台幣)。

因為「一個人的經濟」正當道,商家無不卯盡全力地要打開單身族的荷包袋,結果是花多、存少,等到退休時才驚覺老本太單薄。

不利因素2:單身者買房更難

根據主計處的「人力運用調查報告」,不管是「有酬就業者每月主要工作收入」,或是「全日時間受僱就業者每月主要工作之收入」,臺灣就業者的每月平均收入,都差不多約在3萬7千元。

月收入3萬7千元可以買屋嗎?根據APPLE HOUSE趨勢研究中心,觀察2016年的實價登錄統計,全台平均購屋總價約901萬元,以利率2%,貸款20年,自備款2成計算,每月本利平均攤還的房貸支出約3.65萬元。

月賺3.7萬元,房貸支出3.65萬元,代表幾乎全部收入都要拿去償還房貸。單身族如果沒有長輩幫忙,或是兼差賺外快,只靠一份收入買房,簡直是天方夜譚。

如果不想當「賴家王老五」,或是沒有現成房子可以繼承,已婚族從「單打」轉成「雙打」,一份收入養家、另一份收入養房,比較容易晉升有殼蝸牛,老後才有機會在家養老。

{DS}

不利因素3:退休年金一份太少

在《下流老人》一書中有提到熟年離婚的現象,這種現象在日本與臺灣都越來越明顯。

離婚,意味著一個家庭要拆成兩個家庭,從家計的角度來看,兩個家庭的房租、水電瓦斯、伙食費等開銷,加總起來,肯定比原本同一個家庭時來得多,也就是1+1>2。

假設志明與春嬌,退休都各領到每月2萬元的年金,兩人合計每月有4萬元的退休生活,會比各過各的、只有2萬元的退休生活來得好過。

不利因素4: 無力管理看護工

單身主義一直到老,表示沒有老伴、也沒有子孫(除非領養),就算有一間老宅可以在宅養老,當生活自理能力逐漸喪失時,如果沒有預算去聘僱照護人力,仍然會無奈的住進照護機構。

就算有預算聘僱看護工,在沒有親人同住的狀態下,老後神昏氣短,無力監督管理,如果又碰上不可靠的看護工,照護品質、財務安全等都會出問題。

不利因素5:節稅優惠少

雖然說「單身萬歲」,但是每年都要申報的綜合所得稅,提供給單身族的節稅優惠,就比有配偶的家庭來得少。

綜所稅的計算架構是:「綜和所得總額-全部免稅額-全部扣除額=綜合所得淨額」,只要減項愈多(免稅額與扣除額),算出來的所得淨額愈少,要繳的稅負也就愈少,反之就要繳納較多的稅負。

先來看免稅額,如果是單身、又沒有親屬可以扶養,以104年度為例,免稅額就只有自己的85,000元。

但若是有未滿70歲的配偶,除了自己的免稅額外,又多了85,000元的配偶免稅額,若是有已滿70歲的配偶,免稅額更高,有127,500元(愈老的配偶,節稅效果愈高)。

而且有配偶的話,還有機會把配偶的直系親屬「拉」過來申報扶養,例如公公、婆婆、丈人、丈母娘,每多一個扶養親屬,免稅額就多一個。

再看扣除額,分為「一般扣除額」與「特別扣除額」。一般扣除額又分為標準扣除額與列舉扣除額。

{DS}

單身族的標準扣除額是90,000元,有配偶的標準扣除額是180,000元,等於扣除額多了一倍。如果是列舉扣除額,有配偶的家庭,可以列舉扣除的金額,也會比單身族來得多。

譬如捐贈、人身保險費、醫藥及生育費等等,單身族只能扣除自己的費用。

有配偶的家庭,還可以把配偶、甚至被申報扶養的配偶親屬所產生的費用,在規定的限額內,放進列舉扣除額內。

特別扣除額部分,薪資所得、財產交易損失、儲蓄投資、身心障礙、教育學費、幼兒學前等特別扣除額,也都是為「納稅義務人、配偶或申報受扶養親屬」提供更多的節稅空間。

在選擇計算方法時,單身族沒得選,有配偶的家庭,還有三種算式可選,看看哪一種繳的稅最少,就選哪一種。

第一種、夫妻所得全部合併計算
第二種、以妻為納稅義務人,夫為配偶,將夫的薪資分開計稅後,再合併申報
第三種、以夫為納稅義務人,妻為配偶,將妻的薪資分開計稅,再合併申報

相較之下,單身族節稅優惠少,表示稅後所得少,能夠留下來當老本的,當然也會較少。

扣除額有哪些項目?

本文目的不是鼓吹一定要有伴侶、或是一定要結婚,而是從財務的角度提醒單身族的種種不利,如果提早意識現實,提早做好準備,再喊「單身萬歲」,心裡會比較踏實些。

本文獲愛長照授權轉載,原文:【朱國鳳專欄】還在高唱「單身好」嗎?錯誤的「愛自己」和五種不利因素,讓你超容易變成下流老人  

專欄簡介_愛長照

愛長照提供最實用的長照資源補助、養生保健、疾病知識、心情支持等彙整。我們是與照顧者站在一起的專業團隊,有「銀髮照顧」的相關疑問,歡迎來「愛長照」了解更多!

網站:http://www.ilong-termcare.com/
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8525carehelper/?fref=ts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