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鐵路 軌道
圖片來源:dreamstime

前瞻計畫在立院審查時,行政院長林全說:「不要用GDP的角度來看前瞻計畫,花東地區以及全台都需要軌道建設。」不曉得行政院長有沒有整本看完前瞻計畫,在短短兩頁的「總體經濟效益」分析中,擺在第一位的就是「可提高實質GDP規模9,759億元」,如果行政院認為增加GDP不是重中之重,為什麼在已經很少的效益評估篇幅內,還要把增加多少GDP擺在第一位?

林全院長說不要用GDP那麼狹隘的眼光來看前瞻計畫,交通部長也說萬一這些建設真的不能自償,大不了中央「再」編列經費支援地方,完全忘了之前承諾絕對不會多舉債,也說得彷彿臺灣還像1980年代錢淹腳目的時代,看來政府是鐵了心要大幅舉債來「平衡城鄉差距」?不過,就如之前「美國不屑花半毛錢搞『基礎建設』,台灣卻砸4千億建軌道...政府的計畫難道是拖跨經濟?」內文,我很懷疑這些交通建設會不會跟北宜高一樣,反而讓花東地區成為跟宜蘭一樣,被從台北這些城市來的財團,賺走大部分的觀光利益。

好吧,既然政府說做人眼光不能那麼狹隘,那我們就從行政院版的「前瞻計畫」裡,用他們自己分析的方式,來看看前瞻計畫有什麼邏輯上的問題。

計畫引用瑞士世界經濟論壇(WEF)的2016~201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臺灣基礎建設排名全球第13,處於亞洲四小龍之末,因此需要大幅改善基礎建設;然而,臺灣在這次競爭力總排名是14;換句話說,基礎建設的排名其實比總排名還要好,如果從增加國家競爭力的角度切入,這本前瞻計畫應該關心的問題是排行30名的「行政法規之繁贅程度」、排名46名「各級政府債務」、排名47名「組織犯罪對企業成本之影響」、排名56名「各級政府預算餘額」、排名86名「婦女勞動力參與率」,以及排名87名的「法規鼓勵外人直接投資的程度」,這裡面很多需要從法律層面來解決的制度問題,其實根本不用投入太多的成本,我想絕對不用花到8,800億元,就能比從事基礎建設更能有效提升臺灣在瑞士世界經濟論壇(WEF)競爭力總排名。

更有趣的是,若攤開基礎建設評分細項,臺灣的鐵路品質排名第10,是所有基礎建設評分項目裡表現最好的單項,結果政府竟然要把4千多億元,砸在基礎建設裡得分最高的鐵道(軌道)建設,就算單看基礎建設的需求順序,也應該優先把錢投資在排行第20的港口、排行第33的航空設施,以及排行第35的電力供應;更何況,這些未來蓋出來的輕軌交通建設,將會大大增加臺灣的用電需求,現在就已經排名落後的供電設備,能應付未來所需嗎?還是不久的未來,又要再來個「前瞻計畫2.0」,來補上這個可能擴大的能源缺口?

最近看到另一篇新聞,全臺灣每年因為供水管線老舊,流失2.5座石門水庫的自來水,又看到供水管線更新需要約1,800億元的經費,目前每年只能編列70億元,我想這應該也比到處開花的輕軌工程,更有「前瞻」的效果吧!

作者簡介_dolin66

民國66年出生,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畢業迄今均從事房屋建築管理工作,曾完整參與上億元之集合住宅興建作業;更於房價高檔盤旋時賣屋,獲利達數倍以上,是一個從蓋房、買房、賣房到租房皆有完整經歷的房地產工作者。同時也是個賺取被動收入的投資者,著有「房市泡沫來了!我該逃命,還是逢低搶進?」及「預售屋全攻略」一書。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dolin66
個人Blog:http://blog.xuite.net/dolin66/wretch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