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新聞

窮 沒錢 荷包
圖片來源:dreamstime

別再用過去賺得少來「希望」年輕人怎麼做,因為這樣只會暴露出臺灣收入停滯的真實狀況!

某知名企業總裁以自己剛進社會不到10K的起薪為例,希望年輕人「忍耐不計較,好好工作老闆就會看到」、「不要太會花錢」,結果反倒引發激烈的反彈,逼使企業出來滅火,解釋總裁的原意是「希望」年輕人不要只看短期報酬,努力才會有收穫。

我絕對相信這位總裁白手起家的經驗,也認同這種量入為出的觀念。然而,從總裁到年輕人間巨大認知落差,剛好赤裸反映出,臺灣這4、50年來的,社會經濟的巨大變化。為什麼年輕人會斤斤計較眼前的報酬?因為光是要顧及眼前的溫飽就已經很困難了,又怎麼有精力去「規劃未來」?為什麼年輕人願意花大錢買iPhone?因為這可能是他們看起來,唯一還能夠抓到的「未來」。

總裁說他出社會時起薪只有新台幣9,000元,但當時台北的房子一棟只要不到5萬塊,陽春麵一碗5元甚至更低,這40多年來,臺灣的房價漲了超過100倍,陽春麵也漲了6倍;對那些月領不到30K的年輕人來說,薪水漲幅遠遠落後物價及房價,身上可能還背著念大學的就學貸款,再加上一筆5,000元左右的房屋租金,薄薄的薪水1/3就這樣不見了,請問如此高資產價格卻又低薪的環境,是這群年輕人造成的嗎?如果讓現在的年輕人可以重新來過,我想很多人會想回到總裁那個年代,從起薪9,000元開始做起。至少,只要不吃不喝一年,就能買到屬於自己的房屋;還有完整沒被破壞的技職體系,提供除了念書以外的其他選擇。

但這樣艱困的環境,也不應該成為年輕人不願意努力的擋箭牌,畢竟人生是自己的,我們多數人都沒有能力改善大環境,但多半有機會改變自己的處境,賺多少不重要,存下多少才是關鍵;剛出社會時,謹記「收入先扣除定額儲蓄後,才是每月自由支出」的原則,一來可以訓練自己養成存錢的習慣,二來在可花用額度有限的前提下,自然訓練自己在消費上做出取捨。

如果還是覺得錢不夠用,不妨認真找找,手上的錢都花到哪去了?這些花出去的錢,是否有提升自己的專業?是否有提升自己的人際關係?是否有讓自己感到放鬆與快樂?如果找到了某些不能帶給自己正面回饋的支出,這就是你該省下來的地方;如果覺得每項消費都是不可或缺的,代表自己可能太過重視物質的慾望;我個人的經驗是,一直想用物質來滿足快樂的感受,最終都會面臨邊際效應遞減的困境;或許利用閱讀、音樂、運動等興趣,取代物質給予自己的滿足感,會幫助自己走出清心寡慾的第一步。

作者簡介_dolin66

民國66年出生,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畢業迄今均從事房屋建築管理工作,曾完整參與上億元之集合住宅興建作業;更於房價高檔盤旋時賣屋,獲利達數倍以上,是一個從蓋房、買房、賣房到租房皆有完整經歷的房地產工作者。同時也是個賺取被動收入的投資者,著有「房市泡沫來了!我該逃命,還是逢低搶進?」及「預售屋全攻略」一書。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dolin66
個人Blog:http://blog.xuite.net/dolin66/wretch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