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動畫導演的夢想,可能實現嗎?
我是太郎。我和好友雅美去看了一部好萊塢的動畫電影。看完電影後,我非常感動。我開始夢想將來可以成為好萊塢的動畫導演。
不過這只是做做白日夢,我連電腦都沒有呢。對了,我要買一部電腦,可以做耶誕卡、賀年卡,這樣的話,我應該在十二月以前擁有一部電腦才行。仔細想想,只剩半年的時間。
我現在身上到底有多少錢呢?
每個月的零用錢是600元,還有每個星期六幫鄰居遛狗,每次會給我60元,一個月下來就有240元,存款裡還有上次剩下的壓歲錢4,000元。
可是,平常買買CD、遊戲之類的,也會花掉不少,存不了什麼錢。算一算每個月平均要花290元。照這樣下去,半年內是買不起電腦的……
設定目標
首先是設定目標。
可能很多人會簡單地寫下:「我想要電腦!」「我要買電腦!」
但這還不算是設定目標。目標如果不能達成就沒有意義,如果寫得不清不楚,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夠達成,所以「做什麼」、「花費多少」、「最慢什麼時候」、「怎麼做」等等,盡可能具體寫出來是相當重要的。
我們先看看好與不好的例子。
不好的例子:「我想要電腦!」「我要買電腦!」
好的例子:「該怎麼做,我才能在半年之內,不向人借貸,自己存夠錢,買一部櫻花公司製造、價12,000元的二手電腦呢?」
不好的例子就是內容不清不楚,也不知道該從何做起。隨便想想的解決方案,也往往不夠具體。
好的例子則是能夠明確地知道要做什麼、該從何做起。寫出具體的目標(櫻花公司製造、價值12,000元的二手電腦)、條件(不向人借貸)、期限(半年之內)等,這樣才能有所依循,思考具體的解決方案。如果不清楚自己想買「多少錢的電腦」,就不知道該存多少錢。
其次是該做的事(解決方案)也會因為「最後期限」而有所不同。比如說,如果是三年後或五年後,可能慢慢存下每個月的零用錢就可以了。但是,太郎只有半年的時間,他就需要其他的解決方案。
同樣地,再加入「怎麼做才能達成目標」、「該做些什麼」等和「行動」有關的項目,就可以想出更具體的解決方案。
也可以反向操作,加入「不要○○」、「避免○○比較好」等限制條件也是不錯的方法。以太郎來說,「不向人借貸」就是個好例子。
目標越具體,解決方案也比較能夠得到效果,實現的可能性也越高。
認清目標與現實的差距
目標設定好之後,先確認一下目標與現況之間有多大的差距。
太郎的現況是,存款有4,000元,每個月零用錢是600元,每星期幫鄰居遛狗一次可以得到60元(一個月240元),所以太郎每個月的收入有840元(600+240)。
而他每個月的平均支出是290元。
照這樣下去,距離半年後的目標,他還差4,700元。
分析資料並確認
蒐集完資訊,就要進入分析作業。
太郎為了買電腦還需要籌措4,700元,他提出假設,認為只要完成「減少CD 和遊戲的支出」、「出售舊書等不用的物品」、「提高打工酬勞」這三件事,就可以達成目標。
要證明這個假設是否正確,我們必須確認以下三點事項:
分析1 每個月可以節省多少開銷?
首先,我們從過去的支出內容開始分析。太郎努力回想過去三個月所有的開銷。「上個月我買了160元的遊戲,兩個月前花了200元買CD,其他還花了什麼錢呢?每個禮拜社團活動結束後,我會買一罐20元的運動飲料,一個月就要花80元,還有不能少的漫畫和零食……」
{DS}
下頁就是太郎回想出來的開銷內容。
從上面圖表我們可以得知太郎平均一個月要花290元。
此外,他還以運動飲料或漫畫等商品類別來計算,藉此得知每項開銷的金額。買運動飲料花了80元、買漫畫花了70元,乍看之下消費昂貴的CD並不是經常購買,以平均值來看,一個月才67元。
太郎最初以為大部分的零用錢都花在買CD和遊戲,但其實,單價便宜的運動飲料和漫畫的開銷比CD或遊戲多出許多。
像這樣查證事實或數字、資料,可以有效避免誤解或想像所導致的錯誤。
可以節制的
• 買CD
• 買遊戲
無法割捨的
• 社團活動之後的運動飲料
• 購買最喜愛的漫畫
• 買零食
他決定,除了考慮「支出額」的多寡之外,再加上「是否能夠割捨」作為判斷的根據。
從金額來看的話, 放棄運動飲料和漫畫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太郎卻怎麼也無法忍耐。如果是CD和遊戲,原本就屬於高額消費,也可以暫時不買,所以他決定刪除這一部分的支出。
不過,光是這樣還不夠,似乎還是有必要思考減少支出的方法。
太郎想出一個好方法!不買罐裝運動飲料,改買運動飲料的粉末泡在水壺裡,既可以節省開銷,又兼顧運動完口渴的問題。
漫畫也可以和朋友合資購買, 這樣就可以只花一半的錢。也就是說,可以省下五成的支出。
如此一來,太郎每個月的支出額從290元縮減為95元,半年(六個月)就可以省下1,170元。
他再把所需填補的不足金額4,700元減去1,170元後,發現雖然縮減開銷省下的金額比預期多,但還是有3,530元的差額。
分析2 出售不用的物品可以獲得多少收入?
即使節省支出,距離目標金額12,000元還是不夠3,530元,太郎試著在自己的房間和家裡的倉庫找找看是否有可以高價出售的不用物品。
他發現一些已經不看的漫畫、繪本,以及沒人在用的百科全書。他向舊書店詢問行情,這些全部可以賣400元。
接著,他又從家裡的倉庫中翻出小時候的棒球手套、爸爸高爾夫球賽拿冠軍時得到的獎品球袋。太郎向二手店的老闆詢價,得知球袋可以賣400元。
「這樣就有800元了。」
這麼一來,距離目標的12,000元還差多少呢?
看來還有2,730元的差額。
「好,我再找找高收入的打工。」太郎心想。
{DS}
分析3 打工酬勞能夠提高多少?
要分析打工酬勞可以提高多少,必須先調查有哪些打工機會可以得到比較高的工資。
• 笹川家:割草 60元
• 小暮家:遛狗 60元
• 岩谷家:打掃玄關 40元
• 阪本家:擦窗戶 40元
• 山口家:遛狗 60元
仔細一看, 提供60元請人遛狗的有兩家,太郎現在已經幫一家人遛狗,如果再加上另外兩家,同時遛三條狗,就可以獲得120元的酬勞!
一次可以增加120元,每個禮拜一次,一個月四次,就可以增加480元的收入。太郎自己也很得意想到這個好點子。
這樣的話,半年的收入就增加了2,880元,剛才算出來的差額是2,730元,半年後就可以買下心儀的電腦了!太棒了!
接下來只剩執行,卻是最重要的事
不過,在這裡也還不能自滿,因為還有最後「執行」這一關。光是紙上談兵,然後就沒了下文的話,什麼也不可能實現。
目標是否能夠達成取決於「訂立完善的計畫」×「徹底執行」這個算式。一個完善的計畫,如果不去執行就等於空談,而估算錯誤的計畫就算拚了命去執行,也無法達到目標。
要確實執行解決方案,最好事先計畫好什麼時候要做什麼事。我們做各種分析、思考解決方案,都是為了要達成目標。解決方案要一步一步落實於行動,需要訂下時間表,把每個步驟排入日程。
還有,計畫進行當中也不要忘記隨時確認存了多少錢,或是進行到哪個步驟。
與其猜測:「應該存了不少了吧……」不如明確知道:「還差1,000元!」具體知道距離目標還剩下多少距離,就更能夠堅持到最後。
說不定快達到目標的時候,鄰居通知:「我們家不用遛狗了。」工作突然減少的事也有可能發生。如果是這樣的話,就得趕快找新的工作,不然就是要想其他的辦法才行。
什麼?沒辦法?
沒這回事!如果你都走到這個階段了,絕對可以再想出新的點子來。做任何事情都不太可能百分之百照著最初的計畫進行,自己思考、決策、執行,然後一切就會有結果—一旦經歷這整個過程,就會知道其中的痛快之處。
從現在開始養成自己解決問題的習慣, 靠自己開創人生。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