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冷的雨天早晨,我跟D約在大安區的巷弄咖啡館,看看手錶,他已經遲到20分鐘。
「子房哥,抱歉來晚了!」聽到D的問候聲,我抬頭一看。濕漉漉的頭髮,看樣子一路趕過來,也難為他了。「唉,女兒忘了帶其中一本作業簿,剛剛臨時送過去,耽擱了一點時間。」D說。
D是我子房學院的會員,也是澳洲一家營造商的合夥人,跟我有些海外投資開發案的合作。當初看到他三十幾歲就有如此成就,覺得相當驚訝。後來他解釋,澳洲政府與銀行很開放機會給年輕人創業,他周邊許多企業的總經理、董事等階級,都是他這樣的年紀。D在台灣出生,中學以後被送到澳洲念書,大學畢業並在當地工作幾年後,與他在澳洲的堂哥合夥創業。去年為了與年邁父母生活舉家搬回台灣,在台灣與澳洲兩地奔波事業。
我們閒聊他女兒的事情,他突然感嘆地說:「在台灣的小學生真是辛苦。我女兒每天寫作業三個小時,學校又定期有才藝表演,許多同學又會音樂,又會演講,若不跟著課外輔導似乎就跟不上進度。」他舉了他在澳洲堂哥的女兒為例,「我姪女跟我女兒同年紀,上次看她寫給我的卡片,上面英文錯字百出。看她的作業,兩張A4紙的簡單內容,一週後交即可。簡直太輕鬆了!」
D喝了一口咖啡,說:「我相信台灣人的教育程度,絕對比澳洲還強。但是想不透為什麼澳洲的薪資環境,硬是比台灣高出許多。」D拿他年約40歲的土木工程技師堂哥做比較。「聽說在台灣的土木技師,年薪百萬已經很少了。但是我堂哥在創業之前,工程顧問公司給他的薪資,換算成台幣大概是年薪五百萬。」他接著說:「而且當他創業的時候,銀行根據他的專業技術,就借給了他七成的資金。」
我對他笑笑提議:「你為了親情留在台灣,要不要試著在台灣也找資源一起創造這樣的發展環境?」
當世界是平的,人才會到處流動,資金也會到處流動。期待政府更積極優化台灣的投資環境,降低政治意識型態影響經濟,減少族群對立的紛爭。在教育的最後一哩(大學與技職教育)跟上實務,在職涯的發揮與投資審核上給予更多機會。如果一切都講求低風險的保護主義,那低報酬的低薪環境,也只會讓人心持續低落罷了。
{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