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跟朋友聊到投資股票的話題,朋友說很佩服會想要進入股票市場的人,因為每天光是一堆財經新聞就夠頭疼了,裡面還會有好多數字,更麻煩的是時常新聞說某公司業績大好,結果股票卻反向下跌,這樣怎麼可能在股票市場裡賺錢?
其實光憑財經新聞買股票,並不是很好的決策方式,一來新聞的篇幅,不可能把一支股票業績增長的幅度說得清楚,二來新聞裡常會有一些帶有情緒與漲跌方向暗示的文字,我就以下面這則虛構財經新聞為例,說明常見的財經新聞陷阱藏在哪?
甲公司9月業績撐竿跳,在先前因澳洲大風雪、碼頭工人罷工而卡在海關的產品順利交貨下,營收一舉衝上1.66億元的歷史新高,較去年同期大增1.2倍,也較上月大增2.1倍,並帶動首季營收較去年轉為正成長。第二季營運可望持穩,下半年在OOO及XXX新產品出貨下,業績可望有增溫表現。
先前受到澳洲發生大風雪及碼頭工人罷工事件影響,甲公司7月營收3698萬元、8月營收5815萬元,均維持低檔表現;二月合計營收9013萬元,年衰退48.9%。
幸好,氣候、罷工兩大影響素已全數排除,塞在港口、海關的產品開始交貨,9月營收一口氣跳高到1.66億元的歷史新高,較去年同期大增1.2倍,也較上月大增2.1倍。也帶動第三季營收達2.56億元,較去年成長3.06%。
獲利方面,業績轉穩可望帶動營運維持小賺,業外又有出售桃科土地9,883坪的獲利2.47億元貢獻,以股本7.76億元計算,每股貢獻度約3.18元,已於9月入帳,法人預估,第三季每股盈餘可望在3~3.5元。
大家應該很容易就注意到如「9月營收衝上歷史新高」、「比去年同期大增1.2倍」、「較上月大增2.1倍」、「第三季盈餘可望在3~3.5元」這樣非常樂觀的訊息,然而這家公司真的有如此突破性的表現嗎?
{DS}
9月單月營收的確創下歷史新高,但7、8月的合計營收卻是年衰退48.9%,報導對此的說明是因澳洲大風雪及碼頭罷工事件所影響,換句話說,9月份營收飆漲,有很大部分是因為7、8月份已經出貨但卡在港口的產品終於順利交貨,而非真的當月業績大爆發,這也可以從第三季營收年增率僅3.06%得到佐證。
其次,第三季每股盈餘3~3.5元是很可怕的表現,但報導中也說了,該公司首季有出售桃科土地獲利2.47億元入帳,貢獻每股盈餘達3.18元。兩相比較下,就知道甲公司首季本業僅維持在損益兩平的狀況,讀者不妨想想,第四季甲公司還有另一塊地可以出售獲利嗎?
其實這樣的新聞報導內容已相對詳盡,只是將會讓讀者興奮的數字寫在開頭與結尾,但仍有客觀的將其他營運數字放入文章中,所以讀者無須另行查證就能看出公司營運的真相。如果該篇報導精簡成以下的版本,相信更能勾起讀者想要馬上買進公司股票的慾望。
甲公司9月業績撐竿跳,在先前因澳洲大風雪、碼頭工人罷工而卡在海關的產品順利交貨下,營收一舉衝上1.66億元的歷史新高,較去年同期大增1.2倍,也較上月大增2.1倍,並帶動第三季營收較去年轉為正成長。第四季營運可望持穩,下半年在OOO及XXX新產品出貨下,業績可望有增溫表現;法人預估第三季每股盈餘可望落於3~3.5元區間。
若在財經新聞上看到刻意強調營收大增、獲利成長的文字時,請務必帶著懷疑的眼光,再行查閱該公司相關的財務數字(各證券公司網站或政府的公開資訊觀測網都能查到)。以我個人的經驗,通常穩定獲利的好公司,很少會把營收與獲利成長掛在媒體上不停廣播,這跟好公司董事長絕對不會為自己公司股價抱屈是相同的道理,因為對於優良公司經營者而言,公司股價絕對不會是他們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