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入門的股票投資人,我通常會推薦從投資ETF開始,「艾蜜莉定存股」軟體中,也包含了不少的 ETF!
但台灣到底有哪些 ETF?
ETF都一樣嗎?
該怎麼選呢?
趕緊來看看吧....
什麼是ETF?
原來就是可以股票一樣盤中下單買賣的基金!
所謂的ETF指的是Exchange-traded Funds的縮寫,「直接」翻譯 就是「可被直接交易的基金」,也就是 「指數股票型基金」。只是它雖然是基金,但可以像股票一樣在公開市場買賣,不需透過傳統基金的申購手續,所以享有「交易彈性」、「手續費便宜」等很多優點。
ETF的2種類型
ETF依照組成的成分不同分成兩種:
1、現貨 ETF
直接投資於標的物指數之成分的股票,如:投資台灣50ETF,就等於投資台灣50家最具代表性及潛力的公司,一次分散投資許多大型的權值股,台積電、鴻海、中華電…等等。
2、合成 ETF
不直接投資於標的物指數之成分的股票,而是運用衍生性金融工具,如:期貨、選擇權、來交換契約等作為追蹤工具,以複製或模擬指數報酬的ETF。
台灣有哪一些ETF?
台灣較為有名的ETF有:台灣50、中型100、高股息、FB上證、寶滬深…等等。詳見下表:
如何選擇ETF?
有那麼多ETF ,該怎麼選呢?以下提供幾個Emily選ETF的原則給大家參考。
{DS}
1、盡量選現貨ETF,不選合成ETF
ETF是直接買入股票,而且股票有配息,投資人也可以每年領取股利,如台灣50、FB(富邦)金融等。但合成ETF並未直接持有股票。且投資於衍生性金融商品,讓投資人可能有暴露於信用或流動性的風險,也因為沒有直接持股,所以一般投資人不會領到股息。
2、盡量選被動ETF,不選主動ETF
被動ETF,如:台灣50,是依照台灣50指數的權重來購買成分股,這中間並不會參雜個人的主觀選股。
而主動ETF,如:高股息,是依照基金經理人的意願,去猜測可能會發出較高股息的股票,所以跟一般的基金很像,但我們買ETF的目的就是要追蹤指數,所以最好要選被動ETF。
3、選交易量大的ETF
交易量小的ETF會有流動性風險,有時候會發生要買買不到、要賣賣不出,如:恒中國,2015年6月10日當日成交量只有7張。
4、選大範圍指數ETF,不選特定標的ETF
ETF本身的特性較適用於大範圍的投資,且長期投資一個大範圍的標的,成長的可能性較高,如:台灣50、FB上證。
而特定標的的ETF,僅投資於特定的產業或標的,如:黃金ETF或「寶電子」投資的範圍,所以會跟產業連動有很大的關係,而且長期趨勢不一定往上!
Emiy的Q&A時間
Q1 : ETF有那麼多檔,Emily最喜歡哪一檔呢?
A:目前台灣所有ETF裡面,我最喜歡台灣50,而喜歡的原因,不是因為它是ETF裡報酬率最高的,而是因為它「最符合」我上面提到的那4項選ETF原則!
Q2:台灣50和高股息的報酬率比較,哪個比較高呢?高股息 ETF ,不是更符合「定存股」領股息的精神嗎?
A:以近幾年來看,高股息ETF的總報酬率比台灣50高一些,但未來會如何還不知道。
{DS}
不過我覺得買ETF,就是要長期「複製」指數(大盤)績效,而不是試圖「打敗」指數(大盤)績效,不然就買一般由基金經理人主動選股的基金就好了,何必買ETF?因此報酬率誰高一些並不是最重要的事!而且經過長期觀察證實,很多的基金,長線下來績效是「輸」給指數的唷。
所以我喜歡台灣50多於高股息ETF,因為高股息ETF是主動ETF,也就是由基金經理人「預測」,選出未來一年可能配發最高股息的股票買進,參雜入人工選股之後,我覺得會比較失去ETF追蹤指數的意義了。
Q3:有些ETF也是不穩健的!像某支國外科技ETF最後就被清算了,這樣哪比得上那些穩定配發股息的「定存股」?
A:基本上Emily覺得買「特定標的」的ETF,像科技ETF、黃金ETF...等,已經失去了ETF追蹤指數(大盤)的原意,我是不會買的!
買入台灣50,等於買入50家台灣市值最大的績優股,因此很難同一時間倒閉,比單買一支績優股更穩健!
而且就算是發行機構寶來(現已併入元大)發生信用危機,也不會影響到台灣50,因為它的資產(股票、現金...等),是獨立信託保管在其他的銀行。
台灣50的流動量也很大,不太會發生清算危險,就算萬一發生了...扣除掉必要手續費...等之後,其餘的價值還是會還給投資人,並不會消失或變壁紙,因此不用擔心。
本文獲「艾蜜莉」授權轉載,原文:只有 ETF 才是真正的「定存股」!第 1 次買股票,你一定要買.... (上集)
{DS}